感谢邀答。确有这样的人和情况,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学业优秀且从事相应专业的工作,全心全意投身自己的业务,这是一些热爱自己专业,事业有成但缺乏社会阅历的专业型人才。
因为这些人不愿化时间琢磨社会上的人事关系,对社会面的复杂情况了解不够,又较少接触专业以外的人和事,缺乏与社会上各种情况的打交道经验,因此对社会的认识便显得“非常幼稚”。
其实,简单也是一种美,单纯的人也是有美德的人,这样的人应该令人敬佩。
社会、阅历与受过高等教育是两回事。
社会,乃是对社会的经历,能否感知?取决于投身的程度和投身的方面。越投身深入,越投身方面多,对社会认识越深。
高等教高是学习一种专业知识,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领域越窄,当然认识也越深。
受教育程度和感知社会不是同一个问题。除非是学习相关社会学专业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就是前人对读书人的衷告。也就不难理解老人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意义。
这个问题太巧了,我身边就有。我的一个好朋友,重点中学的物理老师,教学水平特别高,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就是特别单纯,可爱的近乎天真。认为只要是上面定的,肯定是对的,如果有不公平的,那肯定是自己的问题。我们有时发点我们有时对社会现象发点老骚,她会一本正经的批评我们,说要宽容、要理解、要配合;她从不溜须拍马,一切顺其自然;奇怪的是她人员还特别好,评高级教师时她一点没有争议的全票通过。她的家庭也特别好,老公是大厂的总工程师,儿子是知名企业的高级设计师,她非常满足现在的生活。这应该是真正的心满意足、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吧。
好多人学了很多书本知识,没有阅历和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果受过高等教育就能对社会认识深刻,说明中国的教育越发离谱了!所谓认识社会,就是一个变坏的过程。
很高兴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个人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和直接联系,受过高等教育只能说明你读过所谓的大学,只能说明你在学校受过相对来说比较系统的教育和知识体系和部分理论性专业技能,并不能就说明你受过高等教育就意味着对社会的认识和认知就非常成熟,二者不能划等号,完全是两码事。
在学校学习和接受的高等教育主要是书本知识,而出生社会走向社会面临的是社会这个大世界,很多人刚刚从象牙塔走出去根本接受不了,尤其是比较内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非常少也不成熟,这部分人对社会认知幼稚还停留在基本层面上,所以说即使是在学校他们专业知识,书本知识,技能理论掌握得很好,但是依然在面临社会这个大染缸时还是会手足无措,一无所知。
在中国这样的传统社会,学校和社会严重脱离实际,在学校期间和社会没什么接轨和接触,导致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很迷茫不知道怎么为人处世,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所处的社会。
其实这个问题也暴露了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弊端,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尤其是大学生,职业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就多实践多走向社会多寻找方向,而不是突然走向社会发现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举步维艰,这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现状,也是一部分毕业生找工作难的一个原因所在。
这个问题要解决一方面需要大学生自己明白和感悟,需要学会让自己不断融入社会,不断打破舒适圈,不断走向社会实践,另一方面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政府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积极支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可以逐步走入社会而不是非得毕业才步入社会,这样容易温水煮青蛙,四年大学生活一结束可能就适应不了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高等教育学的是知识,是书呆子,唯经社会历练及江湖风云,方知人生之不易,行事可老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雨啊!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能够很好的说明部分高知低能的问题。当然这一问题的产生,也揭示了我们高等教育存在的缺陷,脱离社会实际,只重知识本身,不重能力培养。
涮题考的,除了涮题,其他不会或不屑。经历,见识都少,履历还没累积丰富,不幼稚,还能如何?
他有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用于工作,智慧用于生活。知识可以学的,智慧需要感悟。智慧高于知识。
有可能长期灌输某些错误知识的结果
高等教育是教育人做事的,是专业教育,不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得由个人去游历,感悟。
这个问题呢,不仅仅是大学生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非常幼稚。
基础教育就会做题,在题库题海里整天内卷,从小学一直卷到高三,别的社会实践,别的嗯,祖国的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基本上都是弄虚作假。
你说孩子们看待问题只会有书上的标准答案或者做题的答案,他们只能作为小小的做题家对社会的认识基本上被隔离了。
这些孩子们上了大学以后认为人生的目标已经达成了,以前的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那么苦,上大学基本上就躺倒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垮掉了,很多人是这样子的。上大学基本上是啃老。
对于这样的教育体系,你说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怎么能不幼稚呢?对社会的观察和看待怎么可能不幼稚呢?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卷的问题。
这是一个出生于髙级阶层家庭的孩子,并且是一个非常富有而且良好家风的环境中长大,周围的同事和亲友同样没有为生活奔波过,在这种象牙塔中长大的孩子虽然是受过高等教育,但与现实社会脱节,当然表现的有些幼稚!
教不是万能的,受过高等教育只不过是多看了几本科普读物而已,学的知识多一点而已,并不能说明他对社会就很了解,尤其是一直上学,博士毕业了还没有与社会接触过,缺少基层工作经验,说话办事决策都是按照过去的书本经验,难免不发生幼稚可笑的事情。比如国企减人提效这件事,专家只说减人可以提高企业效益,但专家们没有想减下来的这些人怎么办?他们还要生活,要吃饭,因为吃饭一天也不能等,下岗失业了,企业把人推向社会就完成任务了吗?企业不管国家就得管,不然社会维稳的成本就会高居不下。这就是专家决策的后果,因为专家只从专业角度考虑问题,他们这样做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最后还得是政治家出面,提出来了一个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其原因大概率是毕业者没有经过"社会大学"的陶冶和砥砺。
聪明与智慧是两回事。受过高等教育只能讲人还是比较聪明,智商还可以。但对社会上发生的千变万化的事态认识,需要历史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还有经历与阅历的沉淀。有些人对社会认识肤浅,表现很幼稚不足为奇。
高等教育没有哲学的课程
嗯?咱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