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俄军在赫尔松渡口遭“海马斯”精准打击,大面积覆盖的炮火使俄军伤亡了好几百人,而且加之赫尔松还有大批亲俄人群(也是俄罗斯最缺乏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到俄罗斯,所以普京总统只得放弃赫尔松。
战场上主动撤退多是为了保持实力,以利再战。例如,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蒋介石眼里看到的是“大溃败”,于是“围追堵截”,想把红军一举歼灭。然而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胜利会师陕北,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经过“西安事变”,全国一致抗日,红军成了“八路军”……
同样,俄军主动撤退赫尔松市,也是为了保持有生力量,好像“拳击”一样,只有收回拳头,才能重拳打击有力量!因此巷战死守的可能性不大!但更持久地更有劲地反击就会在后面!
俄军不凭借赫尔松市打巷战,是俄针对俄乌冲突性质、战场现状,兵力实际和作战原则作出的选择,理由如下:
1.冲突的性质。毋庸讳言,俄乌冲突已经带上强烈的代理人战争的色彩:而对手想将俄拖垮!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11月9日发表一篇文章中称,虽然俄乌冲突面临核威胁的风险越来越大,可是美国总统拜登还是坚持支持乌克兰,并且拜登总统还在将战争故意拖长。
该文章说了真心话,它指出了美方的主要策略:通过长时间的战争,消耗俄罗斯的国力,从而引发俄内部动荡,将其拖垮。而残酷的巷战,是防御作战中最消耗兵力、装备、意志的血肉磨坊,俄自然要尽力避免。
2.战场现状:俄乌冲突自发起后,俄方铺开摊子的过大,战线过长,力量不足,一到防御作战时就极度被动,从而造成哈尔科夫和利曼的失利,但是那两处俄方失地留人,损失还能承受。
剩下的只有第涅伯河右岸是最消耗俄军力量的泥潭:背水一战的局面,数万大军作战,数以十万计的平民生活补给极其困难,撤离已经是不二的选择。
在赫尔松市区打巷战,地利一项就难以克服:乌军只要封锁渡口,俄军就会雪上加霜;乌军如果占领渡口,俄军就成瓮中之鳖;如果乌军炸毁大坝:俄军就变成鱼虾。背水一战,有进无退,但是赫尔松俄军已经无力进攻,只能撤离。
3.兵力实际:俄方开始并没有预料到战事会如此焦灼,兵力准备不足。为不影响国民生活,总不愿意动员。因此在9月21日局部动员令下达后,建军训练形成战力需要一个过程,而乌军在此前已经全国动员,兵力优势明显。而北约的支援,使得乌军装备补充比俄军快。
在此情况下,俄每一个兵员、每一件装备都弥足珍贵,在赫尔松拼巷战,自是下策。
4.作战原则:正因如此,俄方必须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即使不能达到苏罗维金大将所言俄乌双方在冲突中达到1:7甚至于1:8的战损比,也绝不能在绝地与对手拼消耗。
正因如此,俄军放弃第涅伯河右岸,放弃了在赫尔松市区打巷战,而是虚张声势之下,壮士断腕,撤离赫尔松,进一步收缩战线,收紧防御,发挥远程打击火力优势,打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热、电、水、路、网、油……打击乌克兰的战争潜力。
拉开距离,海马斯是80公里,而俄的自杀式无人机,巡航导弹是1000公里,以己之长,击彼之短。苏洛维金大将,不简单!
乌克兰方面已经宣布正式占领了赫尔松市,同时开始实行宵禁政策,禁止市民随意外出,并处理了2000多件俄军遗留下来的爆炸物品。
赫尔松市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距离克里米亚仅仅100公里。
俄军为什么要撤?不留下来打巷战?
目前来看最大的可能就是俄军的处境很危险,这里聚集了乌克兰的主要兵力。
而且在乌军拥有海马斯火箭弹后,俄军伤亡惨重,俄军面临着被包围的风险,可能兵力并不能守住赫尔松市。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只能先撤到有利的地区建立防御阵地。
其实是暂时放弃,腾出兵员去南部作战,以第聂伯河为屏障,阻击乌军,在赫尔松本身就吃亏了,所以没必要在扛着了,撤出来还好反击损失小,腾出兵员打更重要的地方。赫尔松市民要吃喝,要取暖,乌克兰政府要管,俄罗斯族人撤了,现在停电,停水,还用打吗?问题是怎么生活。
因为俄军是仁义之师,避免了生灵涂炭
因为主要的后勤通道都被乌克兰的海马斯给炸了,战果也是压上了俄罗斯一半以上战力最强的海军步兵旅而取得的。一旦后勤进一步吃紧,这些俄罗斯的精锐一定会损失惨重。
俄军不会在赫尔松与乌军打巷战的,以俄军实力是不可能走到这一步的。
因为,前期人们热议的俄乌赫尔松大决战根本不成立的。首先俄军在战略上没有这个设想和计划。其次乌联军也没有这个能力与俄军决战。最后俄军主动撤出赫尔松城是战略需要,是政治外交战的一种利用手段。
所以,俄军死守赫尔松城与乌军打巷战,都不是俄罗斯的选项。现在俄军四大主力以后勤补给困难和撤民为理由,零损失成功退守到左岸防御。俄罗斯在战场政治外交方面赢得了主动,顺利完成阶段性既定战略目标。
第一,不划算。从战略角度看,地带狭长,易攻难守,同时补给困难。死守更多的是徒增伤亡。不会对后面的战略有任何帮助,只会被拖进泥潭,被消耗有生力量。
第二,无意义。从战术角度看,撤退才是最好的结果。通过其他地区的攻击,这块地区很可能成为突出部,要是乌克兰不撤退,要死守就会面临俄罗斯同样的问题。到时候,俄罗斯截断补给线,直接来个瓮中捉鳖多好。战争还在继续,胜负未分。本来兵力有限,为什么非要拿自己的士兵去送死呢?战争就是有进有退,攻守兼备,并且尽量减少伤亡,同时尽可能多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第三,拖时间。从多方面看,俄罗斯没必要急着和乌克兰打战役级别的决战。俄罗斯耗的起,乌克兰耗不起。至于是为什么,看不懂的就闭嘴,慢慢静观其变吧。能看出门道的,也不要声张。看看后面俄罗斯是不是真的会和猜想的一样,对乌东的乌克兰军队来一次清零。
第四,大迂回。四州刚刚公投入俄,很多工作都在做,要保证胜利果实。进行兵力调整,同时修整部队,为下一步战略做准备。同时,其他战线还在继续推进。
第五,等大雪。严寒的到来,将可能为这场战争带来更多的变数,至于是什么,我就不说了。我也是猜测,拭目以待吧。对于乌克兰来说,后勤补给可能成为他们最致命的漏洞。是让前线部队被围歼,还是提前放弃大片领土,让俄罗斯长驱直入?俄罗斯很聪明的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乌克兰方面。现在撤退放弃的赫尔松,可能过几天,兵不血刃就又拿回来了。要是乌克兰死守不退,那就很好办了。直接拦腰一切,乌东就成了一块死地,根本不用打,围起来就行。然后围点打援。恶劣的天气不知道基辅方面会不会,能不能去救援。等到弹尽粮绝,坐等投降就行。
那些现在喊俄罗斯不应该撤退的,不知道到时候又要说什么。很有可能,一旦乌东这些军队被围歼,乌克兰不知道还有多少军队,继续打。或许司机要把征兵年龄改成75岁了。
一是赫尔松的俄军后勤保给线基本给乌军切断,而且俄军处于被包围的态势。尽管巷战暂时有利于俄军,但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二是赫尔松乌军大约有8万人,而俄军大约有3.5万人(包括1万动员兵)。三是俄军战斗力明显下降,除了后勤保障跟不上外,空天空严重受挫,被击落和失事太多。相反,乌军炮火极强,尤其海马斯高效集束炮彈空中爆炸,散发1.8万颗钢片覆盖一平方公里土地,有一次俄军一个营的500名动员兵只剩20人(此信息是一个战士打电话被窃听的)。据此,苏洛维金总司令见势不妙,连夜报告绍伊古(俄国防部长),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俄乌之战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可以靠导弹炸,为什么要打巷战
乌克兰政府是否应该先把生物实验室解释清楚?再谈主权?
因为赫尔松在第聂伯河下游的左岸,背后有大河砠隔,赫尔松处于孤立的处境,像一个孤岛一样,如果进行巷战乌军三方包围,背后有第聂伯河,没有可靠的退路,其结果会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俄罗斯一枪不发安全提前撤出赫尔松,是明智之举。
打巷战。俄罗斯这边,士兵吃喝拉撒怎么办?没吃没喝,补给不上,怎么打?士兵累了,需要换岗休息怎么办?负伤需要撤离去医院怎么办?
天上卫星,地上海马斯。就看你不吃不喝不睡。能打多久?
相反,兵力是5倍的乌克兰,这些都属于有序计划的内容。有吃有喝有睡。这还打啥啊?
俄军的优势是炮火的数量,乌军的优势是人数,在巷战中俄军不就是拿自己的弱项去碰乌军的优势,只有傻冒指挥官才会这么做。
和乌军抢占赫尔松城,对俄军不利,俄罗斯也有可能永远放弃河西领土,以河为界对俄罗斯有利
俄军撤退必然是经过他们一系列的考虑的。我呢,就随便猜猜,途一乐。
第一,是打不赢。
美乌情报信息共享,巷战,俄军藏身之处可能早就在美军监视之下,21世纪了,又是开全图,几面墙,几个地洞,根本无法保障生命安全。
第二,是没有意义打。
马里乌波尔钢铁厂,坚守了四个月,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乌克兰战略意义达到了,拖延了俄军的进攻脚步。这四个月,乌克兰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武器援助,才有了现在的反攻。而相对应的,这四个月,俄罗斯号去库存,黑海舰队去库存,十几位将军去库存,俄罗斯经济被重创,后援武器跟不上,导弹要计算着用。
时间,从来不站在俄罗斯这一面。只会对乌克兰越来越有利。
那么,打不赢,守赫尔松,拖时间,有何意义?战线拉长,武器资源运送风险增加,不如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