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为何三国时期的名将、谋士大多都在220年左右大规模去世?究竟有何隐情?

> 全部

为何三国时期的名将、谋士大多都在220年左右大规模去世?究竟有何隐情?

1012人浏览更新于 2023-06-10 18:55:49
回答
共49个回答
2018-02-02 22:28
+关注

连锁反应很奇妙——凌乱的线团总要有个头,虽然找到这个头很难

等会~,就是这个词——奇妙!

妙......妙才......对!就是夏侯渊

219年,黄忠定军山斩征西将军夏侯渊,曹操听闻大惊,遂觉汉中危矣......

仿佛说的通了,连锁反应自此开始!

名将陨落之快,如若有将星坠落一说,那这几年都有流星雨!

流星雨的出现,从夏侯渊同志的告别仪式开始

219年初,黄老爷子虽然年纪大,但是很奸诈。可怜妙才夏侯渊,就这么给黄老爷子斩了,气的曹操差点昏过去不说,还将彻底改变原有的格局(汉中之地实在重要)

汉中大捷后,刘大耳进位汉中王并开始了自己皇图霸业,分封五虎上将就有黄忠,因为这件事,还让我们的关二爷不爽了一阵,不喜欢和老头子为伍的关二爷准备干点事,为大哥的事业添砖添瓦!

219年7月,关二爷赴任荆州,随后威震华夏。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后二爷威名远扬。甚至曹操都想迁都以避其锋芒

219年末,二爷竟然给吕蒙和陆逊白衣渡江,搞得大意失荆州不说,随后败走麦城还给擒了,孙权琢磨了一下子,斩!(220年正式砍的)

同期挂掉的还有捧刀的周仓和儿子关平

这一年,真是个流年——夏侯渊、关羽这两位不同阵营的超级大将相继阵亡

不过事情还没完呢!

武圣的阵亡——既然二爷已经杀青,那些跑龙套的也快了吧!

首先,是刘备集团

毕竟是刘大耳的二弟,伤心总是难免的,但不至于倾全国之兵为其报仇吧?

其实是荆州的失手,对于蜀汉集团的战略规划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荆州九郡富饶且人口多,是为进取中原南下江东的桥头堡,西川虽然富庶但未开化且人口稀少

所以刘大耳选择孤注一掷!结果我们也知道了,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我们来扒拉扒拉到底有多少蜀汉将领被带走

虽然死的很亏,但如马良、冯习、张南、程畿、傅肜、沙摩柯等人均死于战场

五虎上将之一张飞则死的比较冤,报仇前夕给自己人干了(221年)

随后,刘大耳羞愧难当,不敢回老家,偷摸在白帝城挂了(223年)

再说说曹魏集团

演义中,曹操接受了孙权送来的关羽头颅,本来拍手称快的曹操还和二爷打哈哈,问了一句“云长,别来无恙啊?”紧接着,关二爷头颅显灵,吓了孟德一大跳,然后就病了,不久就挂了

有人说,就是关二爷把孟德带走的!此事可信度不高,但是时间吻合!(220年)

还有一个人——于禁。曹操死后,即位的曹丕厌恶于禁的不坚定(投降关羽),赏赐其大宅,宅中画有水淹七军之样及于禁降关,惟妙惟肖,十分精彩!于禁因此羞愧郁闷,很快就得了病一命呜呼(221年)

最后,是东吴集团

干掉关羽后,吕蒙一度潇洒的不行,又是封太守又是封侯的,可是还未喊出封侯非我意的豪言壮语,就很快病倒了,随后同年死去(220年)

不得不说,二爷是真的猛,生前杀敌无数,哪怕到死,又一口气带走了多少人!

人有生老病死——陨落终有时,只是太凑巧

这些名将或是谋士,集中在这五年时间去世,有的是寿终正寝,有的是因病而死

生老病死为人之常态,只是这段时间,实在太过密集

218年,乐进去世

220年,黄忠、程昱、夏侯惇、甘宁去世

221年,张辽去世

223年,贾诩、曹仁去世

再见了,名将!再见了,名士!再见了......

讲道理,这段时间是三国鼎立最重要的时刻,算是彻底奠定了三国割据势力的版图,并明确了魏国强盛、吴国自足、蜀国羸弱的格局

而这段流年过后,名将的快速陨落也导致三国武将后继乏力

魏国强盛依旧,比如大司马曹子丹、冢虎司马懿、名将于禁、张郃等等

但蜀国只剩诸葛亮外加赵云、魏延

而吴国则仰仗陆逊,虽然不能北上西进,但至少可以自保

这一波从夏侯渊之死开始的血拼,导致的结果很严重。元气大伤的蜀国再无机会入主中原,而不思进取的吴国也乐得偏安一隅,强盛的曹魏开启了三国时期的霸主时代

看来,妙才的死,的确为这连锁反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2020-12-27 08:20
+关注

大家好,我是云壁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扩展一下,不是说定死了,就220年这一年死了多少人。而是说呢,围绕这一年的一段时间内,集中去世了好多人。为什么会这样?

公元220年这个年份很有意思,因为狭义的三国时代从这一年才算开始。为什么呢?因为曹丕篡汉,400的大汉正式灭亡,也就是说呢从正统这个角度,或者说通史这个角度,三国才刚开始。

可是我们也都知道,大家认知当中的三国可不是这么晚。是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开始的。好多英雄人物崭露头角也是从镇压黄巾军开始的。比如说曹操和孙坚,相信很多三国迷知道,这两个人同岁,都在155年出生,到184年也30了!老大不小了!那个年代平均年龄才多大呀?孙坚死得早,不过就算不死到了220年虚岁也66了,已经进入暮年了。曹操就是这一年死的。所以第一种情况是老死的。

比如说曹操五大谋士当中的程昱220年去世,活到80岁;贾诩223年去世,77岁;还有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黄汉升也在220年去世,75岁。

再有三国那是个乱世啊,战乱频仍,正所谓:大将难免阵前亡啊!

三国时期战争虽然多,但是举国大战,就是三方全都卷进来的只有两次,一场是赤壁之战,今天不讲。另一场就是襄樊会战。就是关羽围攻樊城,然后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紧接着吕蒙白衣渡江,关公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但这只是开始,两年之后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这一通折腾下来死了多少人?我挑名人说啊:关羽,关平,张飞,马良,刘封,刘备,庞德,吕蒙,甘宁,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人或直接、或间接死于这两场战争。

除了这些,别忘了还有瘟疫呢!大约204开始一直持续到219年前后,长江以北是重灾区。有历史学家考证,这病可能是伤寒。据统计死了2000多万人。值得强调的是东汉文学界遭到灭顶之灾:建安七子当中,徐干、陈琳、应旸、刘桢全都是死在这场瘟疫里。

三国时期,风云际会,看着是真热闹,不过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民可就惨了,所以曹操才在他的诗歌《蒿里行》中发出悲天悯人之叹: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019-07-29 15:27
+关注

三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一向被津津乐道,就是因为名将谋士之间的博弈太过精彩。这期间大小战役无数,留下了许多计谋和故事,也成就了诸多名将的威名和谋士的智名。令人诧异的是,很多谋士名将都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左右逝世,这其中又有何隐情呢?

诸多名将谋士早年便追随魏蜀吴三家主公,如今年事已高,常年南征北战积累的症状也随之爆发。刘备和曹操都是白手起家,在天下大乱时趁机起义。当时他们尚且年轻,又无甚根基,因而追随他们的人大多是没有背景却有抱负的年轻人。曹魏阵营中,夏侯惇是在曹操起兵时追随他的,谋士程昱也很早就为曹操出谋划策了。至于蜀汉阵营,刘备的两个义弟是在还未起事时便结交的,赵云跟随他的时间也较早。其实,蜀魏的这些得力干将很多都年纪相仿。曹操与刘备皆是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左右去世,追随他们的老臣其实也已经年迈,此时去世算是寿终正寝。

当时恰逢新老统治者交替之际,三足鼎立局势并不稳定,三国皆想扩大地盘,因而战争比较频繁。赤壁之战后,看似三国之间大局已定,其实冲突并未减少。单就荆州而言,孙权一直对此地虎视眈眈。此地又距汉献帝所在的许地极近,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因而魏吴联合逼得关羽败走麦城,荆州也落入孙权之手。刘备紧接着发起的夷陵之战,看似是为关羽报仇,其实说到底也是蜀吴的地盘之争。刘备收复汉室的目标尚未完成,曹操一统中原的夙愿也未达成,但是两人已经年近古稀。在这种情况下,彼此对战无疑会更多,在作战中死去的名将谋士也不在少数。

新任君主继位,毕竟资质尚浅,难免有人怀不臣之心,刘禅及曹丕都处理掉一批不为己用的名将谋士。曹丕与曹植有立嗣之争,他继承大统后,便对曹植的支持者进行清算。丁仪、丁廙兄弟二人便被曹丕所杀害。除此之外,曹丕还对数易其主的于禁进行羞辱,使于禁郁结而亡。刘禅登基后,蜀汉内部同样比较混乱,心怀异心者不在少数。朱褒、高定等人起兵谋反,诸葛亮前去平定叛乱,杀死不少将领谋士。

瘟疫横行,又没有可以遏制的治疗之法,使得很多名将谋士染疫后不治身亡。建安二十二年(217)的瘟疫爆发,难以抑制。曹丕与曹植皆描述过这场瘟疫,有的豪门贵族之人都难逃一死。建安七子中,有五人在瘟疫中丧生。这场瘟疫持续数年,据说,吕蒙也死于这场瘟疫。在此之前,吕蒙还参与过攻打关羽的战役,说明身体尚算康健,不足一年,便突发疾病而死,确实有可能染上瘟疫。

实际上,名将、谋士的死亡大多是顺应自然,并无隐情在内。诸侯纷争的年代已经过去,在乱世而生的英雄们自然也就随之逝去,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2023-03-08 11:27
+关注

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瘟疫,单是这两样,就要了不少人的命。

公元220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东汉王朝走过了最后一个年头,随着曹丕篡汉,这个传八世共十四帝的王朝,轰然倒塌。

至此,历史进入三国时代。

同样是在这一年前后,众多良将名士纷纷去世,上演了英雄集体谢幕之场景,而在去世的人中,魏、蜀、吴三方阵营均有。

其中,不乏有像曹操、关羽这样的重量级人物。

众多良将名士大规模的密集去世,看似偶然,但背后却也有迹可循。

名将谋臣集体谢幕

以公元220年为中心点,在改年前后去世的名将中,大部分均是死在了大大小小的各类战役之上。

先是在公元219年正月,曹魏大将夏侯渊与刘备相争于定军山,最终,夏侯渊被老将黄忠斩于马下。

紧接着,关羽北伐,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魏方面的于禁以及庞德,双双被擒,最终,庞德因拒不投降而被杀。

一时间,关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但没过多久,关羽面临的形势也急转而下,由于东吴吕蒙的“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最终导致关羽大败,逃奔麦城。

随后,在临沮,关羽与其子关平,被吕蒙手下将领潘璋部擒获,并遭到杀害。

而吕蒙在成功偷袭了关羽之后,同样也没有活多久,仅一个多月后,正值壮年的他,便突然病逝。

除了吕蒙之外,东吴方面,还有孙皎和蒋钦,也是在这一年前后去世,且二人去世时,均在壮年之际。

由于吕蒙去世的突然,甚至在小说里,还用到了“关公复仇”来进行解释。

这么一来,魏、蜀、吴三方阵营,各自就损失了一名支柱型的大将,这对于当时的三方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不仅是上述这几个人,在当年前后,还有不少各个阵营中的谋臣良将去世。

比如,曹魏方面的杨修、徐奕,死在公元220年,蜀汉方面的法正和黄忠,则死在了公元221年,东吴方面,孙权堂弟孙皎、大将甘宁、孙贲、潘璋,谋臣陆绩,也是死在了公元220年。

这还不算完,就连当时的名医张仲景,同样死在了这期间。

而这还仅仅是在当年前后去世的人中一小部分,除了他们,汉末三国各政权的创业君臣,同样也迎来了一场集体谢幕。

三方阵营的三位君主,除孙权外,曹操去世于220年,刘备则去世于223年。

跟随君主创业的文臣武将,曹魏方面的夏侯惇、曹仁、曹彰和程昱、贾诩,蜀汉方面的张飞、马超、黄忠和法正,均在220年左右去世。

这还没有算像傅彤,冯习这些酱油角色,而他们也是在这期间去世。

整体来看,仿佛公元220年前后,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不少名将、谋臣,乃至君主,在当年前后集体凋零。

至于这些人为何会在220年前后集体谢幕,也许有人会说,生老病死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不过是偶然凑到了一起而已。

但正如前文所言,这看似偶然的背后,实际上是必然的。

首先,空前激烈的连番大战,是名将去世的主要因素

从公元219年开始,各种大大小小的战役,就没怎么停过。

先是在219年正月,除了夏侯渊与刘备在定军山前大战之外,在此之前没几天,庞德和曹仁,刚刚在宛城结束了厮杀。

当时,宛城守将侯音、卫开等人的反叛,曹仁、庞德奉命平定,最终将侯、卫二人斩杀,并顺手进行了屠城。

他俩刚结束,就传来了夏侯渊被黄忠斩杀的消息。

当时,不仅是夏侯渊被斩,曹魏阵营的益州刺史赵颙,也是死在了此战中。

与此同时,对合肥不死心的孙权,再次调兵遣将,对合肥发起进攻,而最终损失不少人马之后,又无功而返。

到了当年接近年中,关羽开始北伐,继而上演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壮举,于禁投降,庞德被杀,曹仁被困樊城,苦苦寻求出路。

再往后,就是孙权遣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

此外,还有一些小型的战役,比如在邺城,还发生了一场由魏讽引起的小叛乱,而刨除这些小型战役,单是公元219年一年,就发生了三场大型战役。

即汉中之战、襄樊之战以及吕蒙偷袭荆州之战。

这三场战役里,于战中被杀的将领就有好几个,比如夏侯渊、关羽等,他们的死,均是惨烈的战争导致的。

而三场大战中,以荆州之战带来的后续反应最为明显。

比如,刘备义子刘封,便是在此期间,因不救援关羽,加上丢失上庸,最终被刘备亲自下令斩杀。

还有,桃园三兄弟之一的张飞,则是在关羽死后,因一心想为关羽报仇,结果鞭挞士卒,导致士卒趁其睡着,将其杀害。

最要命的,是刘备因为关羽之死,引发了与东吴之间的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中,蜀汉除了兵败战死不少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刘备也在夷陵大败之后,导致病情恶化而死。

也就是说,在公元220年前后,陨落的不少名将和枭雄中,大部分是因为频繁的战争,导致他们死亡的。

而这还只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姓的人物,几场大战下来,死在两军拼杀的战争中的士卒,更是不计其数。

其次,瘟疫横行,也是导致当时大量人死亡的一大原因。

东汉末年,一场瘟疫席卷了中原大地。

史料记载,这场瘟疫其实在公元217年就已经开始,《后汉书.献帝纪》中就有记载,说当年“是岁大疫”。

短短四个字,隐藏在背后的,是人间的无数疾苦。

如果要问当时的瘟疫严重到什么程度的话,曹操之子曹植,曾做过一首《说疫气》,就相当详细的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从这字里行间之中,我们就不难发现,当时的瘟疫已经严重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覆族而丧这四个字,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著名的建安七子,其中有五个,就是在这一年因为瘟疫而去世的,包括曹丕的一个亲戚,也是如此。

要知道,建安七子也好,还是曹丕的亲戚也罢,他们在当时,还算是社会的高阶层人群,医疗条件自然要比普通人好得多。

但饶是如此,他们依旧没能躲过这场瘟疫。

而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以及平民,在当时公共医疗体系低下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熬过这场瘟疫。

可想而知的是,那些百姓和平民,更是因此而死的不计其数。

与此同时,由于连年征战,百姓们为了活命,或是主动四处迁徙,或是在各方势力的胁迫下被动迁徙。

而在这迁徙的过程中,自然就将瘟疫,从这个地方带往另一个地方。

最终造成的结果,不仅是瘟疫在中原大地多处大爆发,就连军队里也不能幸免,不少士兵因此而感染,最终毙命。

毕竟,不管是枭雄也好,还是名士也罢,他们也是血肉之人,所以,平民士兵会感染,他们也不例外。

因此,这就造成,不少当时的良将、名士受到了瘟疫的影响,继而造成了死亡。

更要命的是,当时正值战乱,不管是因为战争,还是因为瘟疫而死的人,尸首必然不会很快得到妥善处理,而尸体腐烂之后,无疑就更加剧了瘟疫的传播。

所以,三国时期的不少著名人士,之所以会在220年前后去世,瘟疫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再者,就是岁月不饶人,到了一定年龄,生老病死也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到了公元220年的时候,其实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年龄都不小了。

尤其是三方势力中的一大部分创业君臣,在这一年都已老迈,比如曹操,在这一年就已经六十多岁。

还有刘备,也就比曹操小几岁而已。

同样,像关羽、黄忠,乃至夏侯渊等,到了这个年纪,都算是踏入了老年人行列,均已不再年轻。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当时时值战乱,以及古代医疗水平低下等情况,自然就有人会因此离世。

而这其中,有一部分人的寿命,即便是放到今天,也不能算是短寿,相比之下,还算是比较长寿的人。

比如像曹操麾下的谋士程昱、贾诩,二人一个是在220年去世,一个是在223年去世,而他们去世的时候,程昱享年八十岁,贾诩则享年七十七岁。

依照当时的各方面条件,能在这个年纪安然去世,并非是死于非命,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此外还有两大枭雄,即曹操和刘备,这二人,一个去世时是六十六岁,另一个则是六十三岁,虽说比起程昱和贾诩来说,没有他们寿命长,但也不算差,起码属于一个正常水准。

不仅如此,像前文提到的斩杀夏侯渊的黄忠,他在去世时,大约是在73岁上下。

这么盘点下来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三国时期的初期人物,其实一个个年纪都不算小了,毕竟他们从东汉末年就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而到了220年时,差不多都是一把年纪了。

因此,到了这个年纪老死,也属于正常现象,毕竟谁也不能阻挡生老病死的规律。

除了因为战争、瘟疫以及年龄因素造成的死亡外,220年前后,也发生了一些政治事件,造成了部分人的死亡。

比如曹魏方面的杨修,卷入了曹操关于册立继承人的事件中,被安上“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最终被处决。

虽说类似于杨修这种被处死的不多,但也是当时存在的一种情况。

如此算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公元220年前后,之所以会有大量的三国知名人士密集死亡,主要的原因就是四点:

一是频繁的战争,导致不少名将陨落,同时几场战争带来的连锁反应,又间接造成了部分人的死亡。

二来则是瘟疫,瘟疫的横行,让不少人因此而丧命。

第三便是年龄因素,大部分三国初期的人物,都已垂垂老矣,最后就是受当时一些政治事件的影响,这四个因素加起来,就造成了不少人在这个时间段离世。

而随着三国初期的一些重要人物离世,公元220年也成了三国时期的一个分水岭,自此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成型,历史就进入了新的一个时期。

2019-07-09 20:53
+关注

2世纪末—3世纪初,历史的车轮走到了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黄巾军起义,社会进入了重新洗牌阶段。乱世出英雄,为了镇压黄巾军及各地军阀争霸,涌现出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巨头,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夏侯惇、夏侯渊、张辽、黄忠、周瑜、鲁肃、吕蒙等名将,郭嘉、诸葛亮、荀彧、荀攸、贾诩、程昱、法正、张昭、张纮等大谋士。

熟悉三国的朋友们发现没有,他们大部分人亡于公元220年,如魏曹操220年、夏侯惇220年、夏侯渊219年、张辽221年,蜀刘备223年、关羽220年、张飞221年、黄忠220年、法正220年,吴吕蒙220年、甘宁220年。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呢?下面依据演义及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其一,战死、被暗杀等意外死亡的,如关羽、张飞、张辽等人。

关羽从荆州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后在樊城受阻,被曹操派出的徐晃援军击败,后方荆州被盟友东吴奇袭,进退失据,败走麦城,于临沮被擒。关羽拒绝了孙权的招降,英勇就义。刘备伐吴前夕,张飞为关羽报仇心切,鞭打部将范疆张达,被这两个小人半夜暗杀。曹营将领夏侯渊于汉中之战中,被黄忠斩杀。演义中,张辽跟随魏文帝曹丕伐吴时期,被吴将丁奉射中腰部,不治身亡。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不在话下。”

其二,被关羽索命的,如吕蒙等人。

公元219年,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建立不世之功,不久后离奇死亡。演义中说的是,孙权召开的庆功宴会上,吕蒙被关羽附体,大骂孙权后倒地而亡,这是吕蒙被关羽索命的第一人。实际上,吕蒙在夺取荆州前,已经疾病缠身。他抱病夺取荆州,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演义中,害死关羽的另外两个凶手,潘璋被关羽之子关兴所杀,而马忠被糜芳和傅士仁所杀。糜芳和傅士仁将马忠首级献给刘备,请求宽恕,却被祭奠关羽。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先主亲捧马忠首级,诣前祭祀。又令关兴将糜芳、傅士仁剥去衣服,跪于灵前,亲自用刀剐之,以祭关公。”

其三,病死、老死的,如曹操、刘备、夏侯惇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非人力所能违背的。曹操、刘备、夏侯惇、张辽等人都是2世纪的人,曹操是2世纪五零后,而刘备等人是2世纪六零后,到了3世纪20年代,他们都是五十多岁,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人有生老病死,曹操、刘备虽然是当世少有的枭雄,也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强如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不能长生。人上了岁数,身体大不如之前,曹操即使没有头痛病、刘备没有伐吴,也活不了多久了。

何况,曹操因为多年未复兴汉室奔波,如他曾刺杀董卓、号召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迎奉汉献帝刘协、平定北方、讨伐刘备、东吴孙权、汉中张鲁、西凉马超等。这一桩桩、一件件为国为民的大事,都是曹操披荆斩棘操劳的。曹操为了复兴汉室江山,操劳过度,患了头痛病,到了六十多岁,头痛病复发。他又杀了可能治好他的头痛病的华佗,自己作死,不久身亡。

刘备也是同样的,为复兴汉室江山奔波一生,先后投奔公孙瓒、曹操、吕布、袁绍、刘表等人,终于在卧龙先生的帮助下,创建了蜀汉。经过多年的创业打拼,他耗干了自己的心血。关羽及张飞的身亡、讨伐东吴遭遇夷陵之败,雪上加霜,在白帝城一病不起,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后,一命呜呼。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先主叹曰:“朕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

总结:公元220年,平定黄巾起义的这一辈人已经步入暮年,于公元220年左右大批去世。而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算下一代,还是年轻人,就没有在公元220年左右去世。部分将军马革裹尸,死于战场,也是命中注定。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2023-01-14 12:55
+关注

公元219年正月,黄忠在定军山斩杀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不久,曹仁平定宛城叛乱,杀死叛乱首领侯音与卫开并屠城。6月,刘备命令孟达攻打房陵,孟达杀死了曹操任命的房陵太守蒯祺,蒯祺的另一个身份是诸葛亮的姐夫。

8月关羽攻打襄樊,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生擒于禁,俘虏立义将军庞德,庞德因为不愿意投降,而被关羽杀死,9月,魏王国都城邺城发生叛乱,曹丕斩杀了以魏讽为首的叛乱者,并连坐数千人。12月,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的东吴名将吕蒙病逝。

219年去世的人还有孙权的堂弟孙皎、孙权的堂兄孙贲、建安三神医之一的张仲景、曹操丞相府的主簿杨修、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曹操的儿子曹均、东汉末年大儒宋忠、张绣之子张泉、东吴将领陆绩、曹魏谏议大夫徐奕、蜀汉官员糜竺。

219年夏侯渊被斩杀

公元220年正月,关羽被潘璋部下司马马忠俘虏,随即被杀害,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其子关平和将领赵累,随后关羽的首级被送给身在洛阳的曹操,不久,曹操病逝,4月,曹魏大将军夏侯惇去世。

8月,蜀后将军黄忠病逝,不久,蜀尚书令法正去世,除此之外,220年去世的人还有曹魏著名谋士程昱、东吴名将蒋钦与甘宁、刘备养子刘封、东汉哲学家曹魏尚书郎仲长统、曹魏右刺奸掾丁仪、曹魏黄门侍郎丁廙。

公元221年6月,蜀汉车骑将军张飞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刺杀,8月,文昭甄皇后被魏文帝曹丕赐死,除此之外,221年去世的人还有:曹魏左将军于禁、原益州牧刘璋、曹魏侍中桓阶、曹魏侍中刘廙、蜀汉第一任庲降都督邓方、曹魏书法家给事中邯郸淳。

220年曹操去世

公元222年去世的人有:蜀汉将领傅肜、蜀汉从事祭酒程畿、蜀汉侍中马良、蜀汉司徒许婧、蜀汉尚书令刘巴、蜀汉将领张南与冯习、蜀汉骠骑将军马超、五溪蛮首领沙摩柯、曹魏南阳太守杨俊、曹魏征东将军张辽、曹魏秘书监王象。

公元223年去世的人有:蜀汉昭烈帝刘备、曹操之子曹彰、曹魏大将军曹仁、曹魏著名谋士太尉贾诩、曹魏凉州刺史张既、曹魏护羌校尉温恢、曹魏太常邢颙、曹魏越骑校尉苟纬。

从公元219年到公元223年的五年中,有如此之多的名人去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战争原因

曹魏取代东汉是在公元220年,公元219年到公元223年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这五年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以及改朝换代,公元219~220年发生了汉中之战、上庸之战、襄樊之战、孙权偷袭荆州之战,221~222年发生了夷陵之战,222年曹丕南征孙权。

刘备发动汉中之战

战争当然要死人的,有很多名人就死于战争,比如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蒯祺在房陵郡被孟达所杀,庞德在襄樊之战被关羽所杀,关羽、关平父子及其都督赵累在孙权偷袭荆州之战中被杀。

因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导致蜀汉将领有多人被杀,蜀汉将领傅肜、蜀汉从事祭酒程畿、蜀汉侍中马良、蜀汉将领张南与冯习、五溪蛮首领沙摩柯等人则死于夷陵之战,残酷的战争导致大量的人被杀,这是名人去世的第一大原因。

二、政治原因

名人去世的第二大原因是因为政治原因,既包括政治上的报复,也包括政治上的叛乱与谋反,还包括被帝王赐死的人。

比如宛城守将侯音与卫开因为无法忍受曹魏频繁的徭役而发动叛乱,并且响应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结果征南将军曹仁平定了叛乱,斩杀了侯音与卫开,还屠了宛城。

杨修被赐死

杨修被曹操所杀明显就是政治原因,曹操杀杨修的理由是: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换成白话文就是泄露机密,结交诸侯,杨修是支持曹植争夺世子之位的,曹操确定了曹丕为接班人,再加上杨修性格张扬,所以被杀。

刘备养子刘封是诸葛亮劝说刘备赐死的,明显也是政治原因,刘备有亲生儿子,并且立了接班人,刘封的位置就尴尬了,再加上刘封争强好胜,一旦刘备去世,刘封就难以管束,所以诸葛亮以“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为理由建议刘备杀刘封。

曹魏右刺奸掾丁仪与黄门侍郎丁廙是亲兄弟,这两人一直是支持曹植争夺世子之位的,曹丕即位之后,找了理由杀了这两个人,这就是政治原因。还有文昭甄皇后被曹丕逼死,也是政治原因。

曹魏左将军于禁回到曹魏后,被曹丕侮辱,让于禁去祭祀曹操陵墓,实际上就是侮辱他,于禁羞愧难当,不久就去世,也算是一种政治迫害。

于禁羞愧而死

除此之外,还有发生在邺城的魏讽谋反案,魏讽一介文人,要兵无兵,要权无权,谋的哪门子的反,这多半就是政治迫害,曹丕借魏讽谋反案,一下子诛杀了支持汉朝的大臣上千人,为曹魏取代东汉铺平道路。

三、瘟疫及疾病原因

东汉末年一直是有瘟疫存在的,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曹军中流行瘟疫,公元222年曹丕南征孙权时,军队中也发生了瘟疫,建安七子有四人死于瘟疫,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瘟疫存在了几十年,由此死了很多人。

比如建安三神医之一的张仲景,其家族200多口人有三分之二死于瘟疫,张仲景本人也可能死于瘟疫,尽管他是神医,东吴名将吕蒙疑似死于瘟疫,在夺取荆州之后,吕蒙突然发病,病情反复,42岁就去世了。

东吴将领蒋钦也是疑似死于瘟疫,他是在偷袭荆州之后,率领水军进入沔水,于回军途中病逝的,在战前蒋钦肯定是没病的,否则也不可能率军作战,战后就突然发病去世,这很像瘟疫的症状。

张仲景病逝

四、正常去世

相对于战争和瘟疫来说,正常去世的名人还是最多的,既然是名人,这些人就是上层社会的人,要么是出身官宦,要么来自世家大族,有着良好的生活与医疗条件,比普通人能够享乐更好的生活,寿命也比一般人较长,更是高于当时的平均寿命。

比如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活了71岁,是当时平均寿命的两倍多,寿终正寝,还有著名谋士贾诩,活了77岁,在当时算是绝对的高寿,程昱则活了80岁,这个寿命在当时绝对能排进前十,但并不是所有的正常去世都是活得比较长的。

比如法正,正常去世,只活了45岁,黄忠活了74岁,曹仁活了56岁,陆绩活了32岁,是因病去世的,区别于瘟疫。

223年曹仁病逝

五、忧郁而死

蜀汉昭烈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逃到了白帝城,然后就开始忧郁,意识到自己活不了多久之后,就开始交待后事,刘备这种情况就属于忧郁而死。

还有糜竺,因为他的亲弟弟糜芳投降了敌人孙权,糜竺由于羞愧和自责导致了忧郁,在糜芳投降后不久就忧郁而死。

2020-03-02 11:50
+关注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著名人士都会在220左右这个年关大规模去世?

在三国演义当中,若是印象深刻的读者,都会记得,整本三国从关羽之死后,就再也没有了魅力。或者说,在关羽死后,整个三国就有着不少名将也一起,逐渐退出了战争的舞台。战争也逐渐转向边境,内容开始向国家的治理倾斜。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我们所熟悉的名将们,也在这段时间内结束了他们的人生。比如说在魏国方面,曹操的夏侯兄弟,五子良将中的三位,还有曹家的不少名人,都相继去世。而蜀汉方面,刘关张和五虎上将的两位,也结束了他们的一生。孙吴方面里,那些孙权的老部下,也落下了帷幕。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他们自然生老病死

在广义上来说,三国正式开始,是在184年黄巾起义的时候。而我们所熟悉的三国历史,也正是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刘关张三兄弟,已经将近三十岁了。曹操只比刘备年轻一点,而最年轻的孙权,这个时候还算个孩子,挑大梁的还是孙坚和稍显年轻的孙策。

要知道,在古代的环境下,一般人能够活到五六十岁就算是长寿了。更何况当时的东汉乱世呢?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在晋朝建立之后,统计过三国这段时期究竟有了多大的牺牲,而从《汉史》的数据来看,晋朝建立的人数,不到汉朝末期的十分之一。

因此可见,这段时间的战争,究竟有多么残酷了。而我们熟知的老一辈名将们,以刘关张为首,到220年的时候,早就是平均五六十岁了,这在汉朝乱世,也算是相当长寿的了。

第二点:这段时期内,战争不断

这一点其实就很巧合了,220年这个时间点其实是很关键的一年,在219年,刘备如愿以偿打下了汉中,在第二年正式称王。而曹操也在数年后,建立了魏国。

而在220年,关羽为了响应汉中之战,发起了三国史上,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襄樊之战。然而这场战,关羽被孙吴背叛,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可以说这一年内,不少战争,都奠定了此后数十年三国的局势。

而在这几年中,三国的将领,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呢?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夏侯渊被阵斩于定军山,数年后曹操因为头风的问题去世,夏侯惇也随着而去,于禁被曹丕羞辱而选择自己了断。庞德在襄樊一战中,被关羽斩杀。乐进等有名的大将,更是因为疾病而提前离去。

蜀国方面,关羽败走麦城,与之一起被孙吴抓获的,还有自己的儿子关平。亲信周仓等人,见到关羽被害,于是选择了自杀。刘封,还有马良等无数良将,也在此后的夷陵之战当中死去。

自此,蜀汉的二代良才们几乎大受损失,蜀汉开始走了下坡路,到最后军事的人才,只有姜维和诸葛亮等人可以胜任。就连损失最小的孙吴,也因为战争的缘故,失去了自己的大都督吕蒙。

第三点,在204年到220年,中原各地曾经爆发过严重的瘟疫

根据《伤寒杂病论》中,东汉神医张仲景的描述,当时不到十年的时间,自己的家族亲戚,就从两百多人,到最后不到五十人,死去的人有将近三分之二。

要知道,这可是张仲景的家族,无论是卫生环境还是方法上,都是要比其他人好上不少的。就连他们都遭到了这种重创,更何况是当时其他的人呢?曹操在他的《蒿里行》中就曾经写到,白骨暴露在野外,百里内都听不到鸡的叫声,活下来的人不到百分之一。

可见瘟疫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就连士族当中出名的建安七子里,也有四个人因瘟疫而死,其中还有着曹操非常欣赏的陈琳。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曹操病死的这一年,魏国建立的这一年,正好是瘟疫流传最广的一年。根据《后汉书》记载,洛阳城内,将近一半的人口因为染病而死。到最后抑制住瘟疫的,不是药物也不是措施,而是因为人们束手无策,只好等待死亡,到最后无人可以感染了,瘟疫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若是翻阅史料,就会发现,在这段时间之内,其实有不少将领,都是因为染病而离世的。很有可能,就是感染了瘟疫。

因此,从这三点原因来看,在220年,三国的老一辈名将们接连谢幕,其实算是时代的趋势,也算是一个必然的发展吧。

参考资料:《后汉书》《蒿里行》《伤寒杂病论》《三国志》《汉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19-07-10 15:13
+关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原因,这点咱们先暂且不提,咱们就主要聊一下,这个奇怪的时间为什么会出现?

其实人员大批量的集中出现,这一点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早在这件事情以前,我去安徽旅游的时候就去到一个博物馆里面,主要记录的是开国名将的出生时间,我发现很多开国名将,他们出生的时间大致相同,仅相隔一年或两年,这我就感觉十分奇怪,如此密集的一个出生的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大家想想,一个小孩子有能力去干大事么,一个中年人,一个老年人,有心思去干大事嘛,虽然也有个例,但并不是属于集体的情况,类似于三国乱世和解放战争,这不是个例,是一群人共同在这其中参与,然后缔造了这种情况。

所以问题改变了,变成了这些同时期聚拢在一起搞事情的人,究竟拥有什么样的特性,让他们能够一起发挥自己的能力呢?这些人扎堆的出现,究竟证明着什么呢?

我们去看一下某些重大的科学研究的发现,其发现人所处的年纪大致是在20至30岁之间,人们都说科学研究时间越长,积累越深,那这个人学问也就越厉害,但是很显然,在这些重大科学的发现人身上,这个科学概念好像并不科学,可以有人细致研究,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发现20到30岁之间,是整个人对于世界求知欲望最为旺盛的时期,与此同时又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心里负担,所以这些人,能够在这个年龄段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发现,创造属于自己的科学帝国。

同样的道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尚可网)我们也可以带入到那些开国名将或者是三国时期的这些人身上,无话说的好时代造就英雄,一个特殊的时代,为一个人登上历史的舞台提供了机会,个特殊的时代,为同样一批人登上历史的舞台提供了机会,一批人为什么要登上这个历史舞台?不就是对于这个世界的求知欲望和对于未来,创造,奋斗终身的那一种意志吗?

所以我在看开国名将的出生日期的时候,才会发现这样一个奇特的规律大,但是大致想想也特别的在理,为什么当革命发生的时候,他们正值青年或者是壮年,在这个时候他们更有着这种性格,或者是这种冲动去缔造自己的革命事业,年轻就是本钱呐,同样的道理,去看一下三国这个历史时期,其实去世的人年纪大致也差不多,对于那个时代平均的人均寿命来讲,这个历史时期差不多也是某些人该去世的时候,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些大事情,比如说夷陵之战,所以才会看到如此大批量的人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去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创造东西,创造自己的事业,得趁年轻,越老越难创造。

2019-07-08 17:19
+关注

一代人的陨落。

2019-07-09 15:36
+关注

古人寿命普遍不长,那几年正好到期。张颌多活好多年,要不是中伏,估计比诸葛都久

2019-07-14 23:56
+关注

文/元说历史

文章原创首发,请勿转载。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段破朔迷离的历史。在这短短九十余年的历史中,一大批英雄人物,为了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而决战疆场、奋力拼杀。无论是曹操也好,刘备也好,孙权也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统一天下,使战争不再发生,百姓不再流离失所。因此,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可是翻开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三国的名将、谋士大多都在200年大规模去世,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就来跟大家仔细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还得罗列出死于公元200年左右的三国名人。

曹操阵营:曹操死于220年,夏侯渊死于219年,夏侯惇死于220年,于禁死于221年,程昱死于220年,等等。

刘备阵营:刘备死于223年,关羽死于220年,张飞死于221年,黄忠死于220年,马超死于223年,法正死于220年,等等。

孙权阵营:吕蒙220年,蒋钦219年,甘宁220年,等等。

那么,为何这么多三国名人,都集中在公元220年死去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说法。

第一,寿命到了。

众所周知,古人的平均寿命差不多只有三四十岁。周瑜死时,三十六岁;鲁肃死时,四十六岁;吕蒙死时,四十二岁。当然了,也有不少人寿命较长,比如陆逊活了六十一岁,张昭活了八十一岁。

讲了这么多,我们再看看上面所列死于公元220年的人。曹操死时,六十六岁;程昱死时,七十岁;刘备死时,六十四岁。这三位都是正常死亡,也就是病死的。

第二,公元220年左右,发生了很多大事。

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骄傲自满,攻打樊城,擒获了魏将于禁(于禁不久后,就死了)。没想到吴将吕蒙趁荆州空虚,来了个“白衣渡江”。结果,关羽败走麦城,在长沮被吕蒙所杀,时间为公元220年。

不久后,也就是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病死了,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并于同年逼汉献帝禅位,改元黄初。再然后,程昱就死了。我认为程昱是悲伤过度而死的。

吕蒙夺取了荆州,为东吴政权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是他回到江东后不久,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关于吕蒙的死亡,有三种说法。一说他是病死的,这是正史上的记载;一说他是被孙权给毒死的,这是《三国演义》的记载;一说他是得瘟疫死的,见于野史。我个人倾向于正史的记载。

关羽死后,张飞悲痛欲绝,脾气变得暴躁,虐待部下。范强、张达实在忍无可忍,就杀了张飞,拿着他的首级,投降了东吴。这一年,是公元221年,也就是关羽死后一年。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则发动了夷陵之战,这一年是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结果没想到被吴将陆逊所败,逃到了白帝城,这一年是公元222年。一年后,也就是公元223年,刘备就病死了。

第三,就是一种巧合,没有任何隐情。

三国的谋士、名将,真可谓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在公元200年左右,就算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也总会有一大批人先后死去。因此,这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也没有丝毫隐情。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关注我!

2019-07-09 07:58
+关注

问这个问题,基本上和看一下为什么二战为什么死这么多人差不多

2019-07-10 10:04
+关注

不知生,焉知死!知道了三国人物扎堆般的出生,那他们集中在一个时间点死亡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从公元219年开始,三国一些重要人物连锁般死亡

《三国演义》大概是这样解释其中的逻辑的:219年正月,刘备依靠黄忠破斩夏侯渊在定军山;八月,关羽为配合刘备的军事行动而进攻樊城,就有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事儿,捉了于禁,斩杀了庞德;到十二月,吕蒙袭取荆州,斩杀了关羽。到220年正月,曹操因为看到了东吴送来的关羽的人头,惊吓病发而死;这一年,东吴大都督吕蒙也被关羽的魂魄索命而死。再一年(221年),被东吴送回魏国的五子良将之一于禁,因为曾经被俘羞愧而死;当年,为替关羽报仇,刘备大发蜀中之兵攻吴,张飞因为发兵躁急,鞭挞士卒,被手下将领所杀而死。次年(222年),刘备兵败猇亭,223年4月病死于白帝城。

这其中的逻辑,除了鬼魂惊吓曹操、找吕蒙索命这些事儿以外,大部分都是实有其事的。真实的历史上,这一时期还有许多重要人物死亡,特别是魏、蜀两国。

二、死在这一时期的三国的重要人物们

曹操的四大家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除了曹洪以外,都死在这个时期。夏侯渊于219年被刘备军斩杀;夏侯惇在曹丕登基后不久病死,已经当上了武将最高的大将军;继夏侯惇大将军之位的是曹仁,于公元223年病死。曹操的五子良将,也在这一时期五去其三,乐进于218年病死,死前位至右将军(后来徐晃接替了这一职位),于禁本是左将军,结果战败被俘后声名俱毁,221年郁郁而死。张辽两度出任征东将军(征西是夏侯渊、征南曾是曹仁),222年病死。

刘备的五虎上将,除了赵云,其余四个都死于这个时期。关张不说了,黄忠在定军山立下大功后,次年病死。与他同在定军山立下大功的法正甚至死得更早。马超也郁郁而终,病死在222年。当年,刘备在猇亭大败给陆逊,蜀汉死了不少忠臣良将,什么马良、冯习、张南等等。

东吴方面损失较小,但吴国四大都督也有两个大概死于此时,一个是吕蒙,一个是吕蒙之前的鲁肃,死在217年。其实说吴国损失少,对吴国也不公平,毕竟吴国的很多重要人物死得更早,譬如说孙坚、孙策、周瑜、程普等人。

三、与其说三国人物为何集中在这一时期死亡,不如说三国人物为何扎堆在两个时期出生。

第一时期,是曹操出生的155年前后,正当东汉昏君汉桓帝执政时期。曹操、孙坚两大枭雄很可能都出生在155年(曹操是肯定,孙坚不是155年就是156年),袁绍有可能是146年(本初元年,人家袁绍字本初,这一年正好是汉桓帝即位的年份),其余公孙瓒、吕布、袁术等人应该都出生在,147到161年之间,刘备是这批人里面最晚的,出生在161年。这些人,是闹乱东汉天下的第一批次,都出生在汉桓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

第二时期,是孙权出生的182年前后,正当东汉又一昏君汉灵帝执政时期。孙策、周瑜都出生在175年,司马懿出生在179年,诸葛亮、汉献帝出生在181年,曹丕出生在187年。这些人都出生在汉灵帝执政的后十五年间,是真正实现天下三分的关键人物,在司马懿及其后代那里又结束了三国。

四、说明了以上问题,一批三国人物为何集中在220年死亡也就容易解释了

一是因为曹操、刘备这一批人都已经年过六十了,按照当时的平均寿命来说,已经算是很长寿的,因此大批量的病死、老死。二是因为在这前后爆发了几场大战,各方都全力争胜,导致名将良臣纷纷战死。其中就有夏侯渊、关羽、马良等人。三是有巧合成分。譬如鲁肃、吕蒙年纪都不算太大,却都病死。然而,吕蒙从少年开始即亲自上阵搏杀,又在收荆州时消耗过大,再加上当时战场上瘟疫流行,吕蒙病死其实是可以找到原因的。四是郁郁而死、或是郁郁后太过张狂刺激而死的也不少。郁郁的有马超、于禁,原本郁郁、一下子扬眉吐气后,过于张狂的有法正,总之都是心态不能放平、也几乎不可能放平的。五是220年损失最小的东吴,在前期其实已经经历了巨大损失,譬如说和曹操的同龄的孙坚早死,孙策、周瑜、鲁肃等都提前损失了。由此可见,220年的大巧合处,还有东吴自己的小巧合处。

总之吧,历史的故事,总是无巧不成书的。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2021-09-05 16:05
+关注

知道应届毕业生,或者某届毕业生这种说法么?

有时候,人才会扎堆的。

220年前后,就是三国人才们扎堆落幕之年。

这一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真正进入三国时代。上面落幕去世的这些人,其实都算是汉朝人物了。有时历史就有这样的巧合,汉朝落幕了,这些人也跟着去了。

人就是这样,心事已了,心气就没了。人也就没了。

2020-11-11 11:31
+关注

为什么三国里的不少名人会在公元220年左右去世?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为在220年,这些名人年龄在五十岁左右,已经远远超过当时的平均寿命。大家都知道,三国乱世的开始是公元181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在起义平定后,随着汉灵帝身边宦官“十常侍”和大将军何进以及袁绍、袁术、董卓等人的原因,再加上不久后即192年诛杀董卓后,王允的政策失误导致董卓余部李傕、郭汜等人不得不起兵叛乱,朝廷被乱兵从长安往东部追赶,汉献帝逃难经历十分惊险狼狈,朝廷颜面茫然无存,这才造成了汉末乱世的萌芽。也就是说,三国名人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即181年—193年左右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么,他们的年龄一般应在二十来岁左右。而到了220年,离这个时间段最近的193年,也有27年光景,那么这些人的年龄都应在50岁左右,即使是最年轻的也在45岁左右,比如马超(176—222)有44岁,法正(176—220)也有44岁。年龄最长的贾诩(147—223)更是已经73岁了,曹操(155—220)有65岁,刘备(161—223)这年也有59岁了。

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即使是在太平年代,当时人均寿命也不过三十多岁。因此,即使这些名人在战斗中经过锻炼,且有比较好生活医疗条件,但一般寿命也在五十岁左右。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黄巾起义到董卓伏诛这段时间涌现出来的三国名人,在220年左右大规模地逝世的真正原因。这就好比,我现在年龄将近50岁了,我的许多同学的父母都在最近七八年内大规模地去世,目前已经大约去世了超过一半。

第二,比较频繁的战争导致有些名人受伤,或者旧伤复发。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医学技术很不发达,医疗条件也不好,许多人在战斗中并不是被刀箭杀死的,而是受伤后感染而去世。特别是没有青霉素等抗生素特特效治疗伤创的药,许多在战争中受伤的人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最终导致不治死去。在220年及其以后,当时的三国格局已经基本定型,战争次数虽然较以前少了一些,但三国之间的战争依然不少,比如关羽北伐襄阳、吴国吕蒙偷袭荆州、关羽战斗失败走麦城被俘而死、刘备兴兵讨伐吴国的夷陵之战、曹丕即位后趁吴蜀相争偷袭东吴等系列战争,在战斗中,也有一些人受伤,比如甘宁就是在夷陵之战中受伤而去世。同时,由于有些名人年龄增大,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一些以前在战斗中痊愈的旧伤也会复发,比如在战斗中用力过猛导致原来的创口迸裂遭受病毒和细菌再次感染,也容易导致人因病去世。

第三,是在220年前后发生了一场席卷黄河中下游和长江部分地区的特大瘟疫。据史料记载,在此前的建安二十二年(217),曹魏中心区域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先后死去的人就有2000多万人,其中包括了许多名人,才高八斗的曹植还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说疫气》,详细描述了瘟疫的存在。曹植的这篇文章原文如下: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读了曹植的原文,我们就知道,当年这场极可能是伤寒症的瘟疫到底有多么可怕。每家都有人死去,每天都有人在哀哭,运气差的人家,竟然全家死绝甚至一个大家族都全部死完,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而在这场瘟疫中,“建安七才子”中,除了早逝的孔融(153—208)、阮瑀(165—212)外,其余五人都在这场瘟疫中去世,除了陈琳(?—217年)、刘桢(?—217)两人生年不详、无法推知岁数外,剩下的三人中,最年轻的是应玚和王粲(177—217),均为40岁,最年长的是徐干(171—217),享年46岁。从此,”建安七才子“终成绝唱,成为历史。

(欢迎有兴趣的读者老师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2020-03-03 19:06
+关注

都作到头了。

看群雄争霸时,那些名将、谋臣、主子基本上血气方刚风华正茂,打了几十后再看,皆土埋半截。就像关羽,如不是老眼昏花,岂能败走麦城?

所以,整部三国表面上看,从关羽被杀后,似乎众多名将再无“生机”而言,好像中了邪。老死,病死,战死一个接一个,一拨接一拨,其中包括张飞、刘备、曹操、诸葛、魏延、荀彧、夏候哥们儿等等。而细品,其实与关羽无关,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好时候也熬没了,该给下一茬腾地方了,不然,哪能出来曹丕、刘禅、司马,姜维、邓艾、钟会等等“无名之辈”?

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唉!

看三国里的那些人,在看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怎么活,都是昙花一现。

2023-03-10 18:05
+关注

很简单,大家的年龄都到了那个敏感的节点!这就好比上世纪80到90年代,大批的开国将军陆续因病去世一样,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们的年龄普遍在40到50岁左右,那么40年之后,他们的年龄已经来到了80到90岁,最后的结果自然也不用多说。

至少我们需要考量一下,刘备曹操孙策一类的枭雄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创业的?

1、刘备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中崛起,也在这场战争结束后被拜为县尉。

2、曹操早在174年就被举孝廉,黄巾起义时更是骑都尉的身份,在四年之后的东汉官场上,曹操更有着一个显赫的身份——西园八校尉,我们熟悉的袁绍、淳于琼也在里面。

3、孙坚死后,孙策被迫委身于袁术的麾下,但在公元195年,他成功脱离袁术而前往江东创业。

看到魏蜀吴三方首领的履历,你就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以公元220年来作为时间节点的话。曹操和刘备早在36年前就已经崛起,跟随他们的部下在当年哪怕只有20几岁,到了36年之后,他们也都变成了年愈花甲的人。即便是相对年轻的孙氏家族,他们的创业时间也是在25年前,那么25年过后,东吴的那些部将们都已经年过半百。

至少以古人的健康情况,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极限也就在50到60岁左右,像司马懿活到72、王凌活到80,这都实属凤毛麟角。想想司马懿72岁,就被宣称为熬死曹魏四代帝王,古人能活到这个年龄已然算得上是高寿了。

当然,有的人或许还能继续活下去,只是在那个战争年代,刀剑无眼的状态直接收走了他们,例如夏侯渊、关羽和马良都在战场上被斩杀,张飞死于意外刺杀。可见在寿命的问题上,还有一些意外因素包括在内。

不过根据各方面的史料推断,我们也有理由怀疑,在公元219年的樊城之战中,由于那场大洪水的缘故,洪水过后的荆州地区出现了瘟疫,这也直接导致一部分知名人物也在这一期间去世。

例如阴死关羽的吕蒙,他在夺取荆州后突然遭遇大病,甚至史书中还记载他在生病期间被隔离在一个房间内,多次试图探望的孙权只能从门外的孔洞中来窥探(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

孙权不敢近距离的接触吕蒙,也只能说明吕蒙已经感染上了某种瘟疫,导致孙权不敢接近他。同一期间,曾在夺取荆州的战斗中,在水陆阻击关羽的东吴名将蒋钦,也在战后离奇遭遇病逝,他有可能也是死于同一地段的瘟疫。

2019-07-13 22:33
+关注

因为他们都是184年黄巾之乱出道的。[耶]二三十岁出来带兵打仗,三四十年后可不是快找阎王报到了?

2021-01-07 17:18
+关注

公元220年前后,的确有很多知名的谋士、武将乃至枭雄去世,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为更好探究其原因,列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人,名单如下:

曹魏方面:218年,乐进病逝;219年,夏侯渊、庞德战死;220年,曹操、夏侯惇、程昱先后病逝;221年,于禁、张辽先后病逝,223年,贾诩,曹仁也接连去世 …

蜀汉方面:220年,关羽、黄忠战死,法正因病去世;221年,张飞遇害;222年,刘备惨败,导致马良、冯习、张南、程畿、傅肜、沙摩柯等人相继战死;223年,刘备、马超病逝…

东吴方面:219年,蒋钦去世;220年,吕蒙、甘宁先后去世…

从以上这些名单中,不难得出问题的几个答案。当然,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点:为什么这个节点,发生在220年左右?

一、220年前后:汉末正式向三国转变

在历史上,三国是一个很不明朗的时代。它承接汉末,又开启了魏晋时代,无论是从头开始算,还是从尾处截止,其具体日期都不是很明朗。

一些早期的三国人物,如董卓、刘表、曹操等人,虽然在《三国志》中有着很高的分量,但还是身处东汉时代;而一些后期的三国人物,也是如此,既是曹魏名将,也是西晋名臣。

既然如此,我们便不以具体时间为界限。根据方诗铭先生在《三国人物散论》中的说法,从董卓入京到三家归晋,其实都算得上三国时代。

但这个时代,也得分为“前三国时代”与“后三国时代”。其中间的划分点,便是公元220年左右。

为何这个时间点,能成为前后三国时代的分界线?

原因很简单:这一时期,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在此以后,无论是三国之间多有摩擦,其地位、实力之差距,也始终没有太大变化。

对蜀国来说,关羽战死、刘备伐荆州失利,孟达又反叛曹魏,其整体实力严重下滑,只能困守西蜀;

对东吴来说,他们突袭南郡、公安与零陵,得到了大半个荆州,实现了“据长江以守”的战略构想,从此进入“养生”状态;

对曹魏来说,尽管曹操去世,但其子曹丕却迅速篡位当了皇帝,并再次拉拢到世家集团,此时内部的利益,还待再分配中。

换言之,前三国时代,是一个攻城略地、锐意进取的时代;后三国时代,则是一个步步为营的守成时代。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已经从汉末正式跨越进了三国。

每逢时代变革之际,总有旧人惨遭淘汰。因此,难免有一些将领,就这么被时代给“和谐”掉了。

这其中,“人祸”是一方面,“天灾”也是一方面。

二、天灾人祸,轮番交替

所谓“人祸”,就是来自他人算计。有相当一部分将领,是被排挤出朝堂,最终郁郁而终,比如于禁,也有被人直接暗害者,如张飞。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死于时代变革之下的。比如关羽、刘备、庞德等人,因为战争的失利,最终殒命战场。

可见战争,是导致三国名人死亡的最大黑手之一,它公平公正,在收走了诸多名人的性命后,同样还带走了数十倍的普通百姓或士兵。

反观“天灾”,则是顺应天势而为。从前面可以看到:前三国时代的黄金时间,也不过只有二十年左右。

而这,也是一个十几岁少年,从征入伍之后,精力最好的一个时代。

再加上当时的条件落后,导致三国时代的平均年龄普遍偏低,往往这些人刚刚进入后三国时代不久,自身的身体素质,便已经急剧下降。

因此一些名将,是恰好倒在三四十岁这个关卡上的。比如东吴的周瑜、曹魏的李典、西蜀的马超,都是英年早逝。

常年征战之下,身体机能下降,恰逢时代进入小规模战斗时期,这些名将的“演绎”生涯,便自然落幕了。

正因如此,开头的这份名单中,会有将近七成左右的名人,是因为各种疾病去世的。

除此之外,三国时代爆发率超高的瘟疫,也是夺人性命的幕后黑手之一。

三、高爆发、传播范围广的疫疾

东汉中期的人口,一度达到五千万左右;但到西晋一统之后,全国总人口加一起算,也不到900万人。

可以看出:汉末三国这个时代的人口总数,开始急剧衰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自然就是战争。

除此之外,饥荒与瘟疫也是造成人口衰减的重要黑手。尤其是瘟疫,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古代,堪称是“绝命大杀器”。

从《三国志》记载来看:这一时期的瘟疫,主要集中在几个地区或阵营附近。

以地区来说,江南附近与河北流域,是瘟疫高发的地方。原本,这些地方的人口本就非常密集,再加上瘟疫具有高爆发、传播性广的特点,导致“人传人”的现象不断出现。

赤壁之战期间,曹操率领的军队,便遭受过疫病影响。陈寿不止一次记载:曹操在此失利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瘟疫很行。

荆州附近的瘟疫,还影响到了张仲景。这位大名鼎鼎的医圣,后来还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感慨:自己一族数百余口,竟有半数因为瘟疫而去世。

再以阵营来说,军中出现瘟疫的概率,也要高过一般地方。毕竟,这里经常发生死伤事件。死者的尸体一旦没有被及时处理,便很容易引起更严重的瘟疫。

而三国时代的不少名将,如吕蒙、蒋钦等人,便是在长江流域附近的军营中染上瘟疫。一旦患上此病,可真是回天乏术,即便侥幸逃得一命,也会大大影响自己的身体素质。

由此可见,瘟疫也是造成众多名将去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三国人物散论》

《伤寒杂病论》

2022-08-07 17:57
+关注

三国时期的著名人士都会在公元220年左右,这个年关大规模去世。站在人类历史的角度问题上看:首先他们都是出生在同一个时代,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一代人,那一代人的生老病死都会受自然环境,生活饮食以及七情六欲等许多因素决定。用哲学的观点看就是人生活在大自然当中,内因与外因是决定人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它不会只因为你的内因而不受外因的影响……

2019-07-29 13:40
+关注

汉中之战219年结束,曹操220年死的。

政权交替,你懂的

2020-07-01 09:49
+关注

220年也是天谴年,很多该走的人都会走,可能与他们的使命有关,否则,再留下来反而不是天道的法则,会产生更多负面影响?比如曹操在220年前后杀了很多不该杀的人,心智、神情已经混乱,但他又掌握了国家命脉,试想,曹若是再活20年,天下会怎样?

2019-08-08 12:56
+关注

除了孙权和诸葛亮,三国大家熟知的三国将领基本都在220年左右去世,确实比较蹊跷。

2021-09-16 15:04
+关注

建安二十二年大瘟疫,疫区波及南北,曹操进攻濡须口的战场,曹魏大本营邺城均爆发大规模瘟疫,曹魏方面司马朗给士兵送药时感染而死,在邺城的建安七子,除早死的孔融和阮禹外全灭,乐进在第二年去世,可能与此有关。

孙权方面鲁肃和凌统也死于这一年,鲁肃45岁,凌统28岁,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的死也和瘟疫有关。

夏侯惇,张辽也参与了进攻濡须口,并且先后在几年内去世,但夏侯惇年事已高(应该和曹操不相上下,此时已经六十多岁),张辽在史书里明确是220年染病,所以应该都和这次瘟疫无关。

另一次大瘟疫是220年,孙权袭杀关羽之后,荆州爆发瘟疫,孙权因此免除荆州一年赋税。

也是这一年,孙权派去进攻荆州的三名指挥官吕蒙、蒋钦、孙皎集体去世,其中除了吕蒙在出征前已经染病之外,另两人都是壮年暴死,很可能也是死于瘟疫。

但是非正常死亡也就仅止于此,其他的都可以算是巧合。

曹操高龄老人,死时已经66岁,加上长期重病在身,属于正常死亡。

夏侯惇可能比曹操还大点,再加上经历曹操去世的打击,这时候死也不奇怪。

程昱和贾诩都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也幸亏他们早就退居二线才能活这么久。

刘备和曹仁一起说,刘备62岁也算高龄,夷陵之战惨败,经受过大打击而发病,曹仁同理,在濡须口惨败,郁郁而终。

这种事并不稀奇,袁绍也是在官渡战败后回去没两年就郁郁而终,死时应该还不满五十。

蜀汉方面除了刘备之外一干人等都不是自然死亡,关羽被擒杀,张飞被刺杀,马良傅肜都是战死于夷陵之战,蜀汉死人多是只因为这段时间大事太多。

黄忠年龄很大,自然老死,马超在投靠刘备后一直惶恐度日,郁郁而终很正常,只有法正45岁暴死而没有生病的记载,但是蜀汉记史简略,漏记的可能性不低。

2020-07-10 13:42
+关注

一朝君子一朝臣,年月日时兑的,如中国近这一代君臣,大部分均在75年前后去逝的。

2019-07-29 13:40
+关注

汉中之战219年结束,曹操220年死的。

政权交替,你懂的

2021-10-02 21:04
+关注

毛泽东76年去世 周恩来76年去世 朱德76年去世,你说你还要吗

2021-02-19 10:56
+关注

根据历史记载,在建安22年,也就是公元217年的冬天,中国北方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史称建安二十二年瘟疫。

三国时的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提及到此次疫情导致他的宗族二百多人,在十年内,减少了三分之二。曹植也感叹这次疫情几乎每家都有人病亡。曹操更是颁令其时无家的老人和孤儿由国家供养,可见当时疫情之严重。

虽然疫情是由217年从当时中国北方(魏国)开始,但疫情不会是一时间就停止的,更没有地区限止,之后应该传播至蜀吴,更是在220年左右达到高峰,所以三国时期的人物才会集中在这段时间内亡故。

2022-03-10 09:20
+关注

因为是共同奋斗的一代人!比如在1976年就是一大批国家领导人相继辞世:周、毛、朱……

2019-07-08 23:24
+关注

看了半天小编白说了

2020-11-01 22:08
+关注

三国被称为乱世,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传奇的人物,有的人善于谋略和管理政务,有的人武艺超群,不过就算你再怎么亮眼,也终究会陨落,有人进入三国的舞台,就有人会退出。

这次我们要说的是三国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也就是公元二二零一年前后,在这段时间内有很多大密集的事件。二一九年关羽大意失荆州,二二零年曹丕称帝,汉朝彻底结束。二二一年刘备称帝,二二二年发生了夷陵之战,更重要的是很多非常知名的人物都在这一时间段内集体去世。

三国已经不是开始的哪个三国了在,曹魏方面,曹操公元二二零年去世,另外还有夏侯敦、夏侯渊、张辽、于禁、曹仁、乐进、程昱、贾诩,从这就能看出,当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核心成员已经相继退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曹魏也正式迎来曹丕的时代。

蜀汉方面,刘备公元二二三年去世,关羽和曹操一样都是死于公元二二年,另外张飞、黄忠、马超、法正和马良这些核心人物像关平、周仓、刘封、许静也都离开人世,蜀汉方面实力下降非常严重,五虎将走了四个,仅剩一个赵云。

蜀汉军事核心,在军事才能方面远超诸葛亮的法正也走了,损失相当惨重。东吴方面,吕蒙在杀掉关羽后就一命呜呼了,蒋青、甘宁也在这一年病逝,孙权非常悲痛,为何那么多知名人士都在公元二二零年左右去世呢?从当时的整个大环境来看,大概有三个原因,这第一个原因就是人的寿命有限。

从讨伐黄巾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到三分天下,中间的时间跨度很大,不少三国前中期知名的人物自己的年龄都大了,古代的平均寿命不高,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第二个原因就是连年战争,三国乱世每年都进行着各种规模的战争,在刘备占据汉中后开始了扩张,此时三方势力都强大起来,蜀吴的联盟已破裂,三方都想争取主动,所以在公元二二零一年前后战争就变得更加频繁,这就导致很多名将死在战场上。

这第三个原因就是瘟疫了,因为战争频繁战死的人太多,尸体堆积如山,因为没有及时清理,导致瘟疫爆发,根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这场瘟疫中去世的人超过了两千万。这些名人无论再怎么勇猛、再怎么聪明,也无法避免瘟疫的袭击。这一切都是战争引起的,三国乱世看似群雄璀璨,但其实受苦的还是百姓,常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还引起了一定的饥荒,部分军阀也过着饥则寇掠、饱则弃鱼的强盗生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20-11-15 18:55
+关注

我们可以把220年左右去世的三国著名人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死亡,一类是非正常死亡。

先看非正常死亡,主要有关羽、关平、张飞、庞德、马良、夏侯渊以及冯习、张南等,他们的死亡主要与220年前后频繁爆发的战争有关。第一场战争是刘备、曹操的汉中之战,此战中,夏侯渊阵亡。第二场战役是襄阳樊城之战,关羽趁汉水暴涨之际打败于禁七军,庞德弹尽粮绝、宁死不屈,最终被关羽处斩。可是关羽也没能笑到最后,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徐晃援军及时赶到,关羽无路可去,只能败亡。刘备为了收复荆州,起兵伐吴,又败在陆逊手下,马良、冯习等人因此被杀。

至于张飞,他的死是个意外,主要因为他性格不好,善待士大夫,不体恤士卒,没事就拳打脚踢,谁受得了?刘备曾多次告诫他,他都无动于衷;结果得罪部下,身首异处。

再看正常死亡,主要有曹操、刘备、夏侯惇、张辽、于禁、贾诩、黄忠、马超、法正、吕蒙、蒋钦、甘宁。三国时期距今1700多年,饮食、医疗条件都不佳,又处乱世,武将们要上战场,容易受伤、超负荷工作,所以人的寿命不会太长,一般活个四十、五十算良好,六七十肯定是高寿了。刘备临终不就说,他活了60多岁不算早逝。最终曹操享年66,刘备63,程昱80,贾诩77,法正45,马超47,张辽54,吕蒙42。其他人不详,但也是老将老臣,去世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2022-06-18 08:51
+关注

很显然,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几乎是东汉末年的三代人,也就是身居高位者、位列中低层的人,还有初出茅庐,正欲开拓人生者。

身居高位者如何进、董卓,甚至孙坚、刘表、刘璋等人,他们要么被长江后浪推前浪,要么苟且偷安求生存;位列中低层者则是那个时代的中坚力量,也就是所谓的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作为后浪肯定推了前浪,不仅是身居高位者,就连同龄人也是充满了竞争和淘汰,所以能活下来的都是人才,他们数量庞大,即便是有被淘汰的,但人数依然很多。

至于那些初出茅庐,正欲开拓人生者,乱世是大争年代,想要出头就得有真本事,比如赵云等人,若没有真才实学是当不了著名人物,顶多就是当个时代的跑龙套或者炮灰甲乙丙。

当然啦,英雄也有落幕时,正赶上时代步伐的人也会有老去,死亡的时间,所以一代人的谢幕发生在相同的时间段是很正常的。

2020-11-16 11:19
+关注

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的定数而已。

2023-03-08 12:41
+关注

很明显,算算年龄么。

黄巾起义是公元187年,当时出道的著名人士,就按照20岁来算好了。到公元220年就已经53岁了。

古人能活过50岁的就算是高寿了,别说还需要打仗和用脑力。更何况,如曹操等名人在黄巾起义的时候,都已经30岁了。

2019-07-29 15:42
+关注

220年前后,堪称是魏蜀吴三国历史上大事件密集的时期。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正式进入了历史上的三国时代。

 

220年左右三国人物大规模去世的原因有三:

 

其一,频繁战争,其中著名的有三次大战:汉中之战、襄阳樊城之战、猇亭之战。

 

其二,瘟疫横行,三国时期医疗条件根本不会像现代这么发达,史书上曾记载东汉末年,瘟疫横行,这几年死去的人就有2000万人,其中也包括了诸多名将,曹植在当年还写了《说疫气》,详细描述了瘟疫的存在。

 

其三,生老病死,年龄到了,难逃岁月。

 

魏国

 

218年,乐进逝世;

219年,夏侯渊战死定军山;

220年,曹操、程昱、夏侯惇去世;

221年,于禁去世;

222年,张辽去世;

223年,曹仁去世。

 

蜀国

 

220年,法正、黄忠去世,关羽战败而死;

221年张飞为部将所害;

222年,马良、傅彤、冯习等战死猇亭,刘巴、马超病逝;

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

 

吴国

 

219年,蒋钦去世;

220年,吕蒙、甘宁去世。

汉中之战,刘备打败了曹操,黄忠斩杀夏侯渊于定军山,刘备变得强大,有了建国的基础了;襄阳樊城之战、猇亭之战最后的赢家都是孙权。所以,孙权在这个时期人员损失相对少一点。



2019-08-20 15:56
+关注

楼上的麻烦查一下典籍再回答。220年诸葛亮诸葛亮还没有第一次北伐呢。何来言死?以下是220年死的重要将领:

曹操方面,曹操,夏侯惇,程昱去世。蜀汉方面,关羽,黄忠老死,法正去世,傅彤、冯习去世。孙吴方面,吕蒙病死,甘宁去世。

1.曹魏方面都是寿终,只能说是凑巧。

2.蜀汉东吴方面是因为开展了夷陵之战,许多文臣武将谋士死于战事。

220年确实是特殊的一年,因为“威震华夏”的关羽与称霸北方的枭雄曹操都在同一年逝世。所以让人觉得重要人物都在此年逝世。

2020-07-06 15:46
+关注

220来电,所以我们现在的电压定成220伏。

2023-03-25 08:22
+关注

三国时期是从220年开始,到280年结束的中国历史时期。因此,许多著名人物大都在220年左右去世,是因为这个时间节点标志着自然死亡的人物数量最多,而且在这个时期,很多著名的战争事件和政治事件都发生了,这些事件中许多人死亡,也导致了有许多名人不幸的去世。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魏国、蜀国、吴国的国破人亡,许多名将们也在战争中去世。因此,这个时间段的著名人物去世率比较高。

2020-06-28 16:12
+关注

因为这个阶段出现了连续三场重大战役。

219年汉中战役,接着是关羽发动襄樊进攻战及江东偷袭,然后是222年的刘备东征荆州爆发的夷陵战役。

这是三国形成后战争烈度大、时间长,三方损失都比较大的特殊时期,随后就是战场瘟疫的蔓延,造成大量损伤。

此外,这个时期,参加汉末混战的第一代参与者曹操刘备等人都已是60来岁,当然纷纷凋零,三国也就正式进入曹丕诸葛亮等同一代人的第二梯队竞争期。

扩展阅读:三国人物的划代

184~200年官渡战役,袁绍袁术曹操刘备刘表刘璋孙策周瑜关羽张辽...等,这一批人为第一代。

200~222年夷陵战役,曹丕孙权吕蒙诸葛亮陆逊司马懿等为第二代。

223~249年高平陵政变,刘禅姜维司马昭等为第三代。之后登场的人物为末代。

查看全部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