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历史上,包拯、狄仁杰真的是破案高手吗?

> 交通

历史上,包拯、狄仁杰真的是破案高手吗?

1042人浏览更新于 2023-05-24 15:37:30
回答
共5个回答
2018-11-27 18:45
+关注

其实包拯和狄仁杰都是被神化的断案高手。

例如包拯,在影视剧中,包拯的官职都是开封府尹。其实,包拯仅仅做了一年多的府尹,在1年多时间里,没有发生太大的案件。

包拯的口才非常好,曾经出使辽国,舌辩辽国群臣。宋仁宗没有儿子,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古代社会,建议皇帝立太子非常危险。

70多岁的包拯建议,宋仁宗在皇族近支中寻找合适的继承人。结果,宋仁宗勃然大怒,说了一句:你想立谁?

最后,包拯讲了一个多小时,宋仁宗最终同意在自己的侄子辈中寻找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2018-11-23 14:40
+关注

余以为包拯与狄仁杰两位都是当时社会正义和智慧的杰出代表,是值得世人传颂的典范人物!

2018-11-28 19:19
+关注

先看一下包拯的履历表,他二十八岁考中进士,因要奉养双亲十年后才就任天长知县,三年后移任广东端州,又三年调入京城入职御史台。之后在包拯整个官宦生涯中,最主要任职的是御史台谏官和掌管国家财经方面的职务,比如河东转运使、陕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三司使。

期间包拯上书过多篇政治论文如《论取士》,甚至对边境防务也提出建议如《论边将》,但他的主要精力在管理国家漕运和财政,增加政府的收入上。

众所周知包拯在开封府升堂办案,是嘉祐元年末他“权知开封府”,从头到尾也只有一年半时间。在这期间包拯确实铁面无私,一扫官府陋习,成为老百姓心目中澄如秋水的大清官。许多陈年积累的旧案,都在包拯手里得以判决,当然许多刑事和民事案件也审理了不少。

包拯卸任开封府尹后历任御史中丞,最后在枢密副使任上逝世。他的一生断案的时期实则不多,在宋史里只有记录在案的几个小案子,大多数妇孺皆知的案件都是后代的演绎,比如那个脍炙人口的“狸猫换太子”案,不过不被人熟知的冒充仁宗太子的“冷青”案,倒却实是由包拯断案审理的。

包拯绝对不是戏曲地方戏里那般“日断阳,夜断阴”的包龙图,也不是现代影视作品里从小就显露破案天赋,之后端坐高堂神机天算的破案高手。

而狄仁杰更是被近些年来的媒体作品渲染成了东方的福尔摩斯,狄仁杰起步官阶是山西并州法曹,主要在武则天时期入阁为相,是一位政治天才,对武则天时期的朝政特别在武周继嗣的问题上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说到狄仁杰和破案挨边的,就是他还在高宗时期就任大理寺丞,据称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17000人,没有一个当事人喊冤上诉,狄仁杰断案的名气渊源可能就出在这里。再加上荷兰作家高罗佩的小说《狄仁杰断案传奇》,其中情节跌宕起伏,写得精彩绝伦而广泛传播,狄仁杰自然就从一个朝堂政客变成了整日埋头破案的刑侦高手了。

如果算一下,狄仁杰一年之内判决涉及17000人的积案,假如按每个案子当事人30个来算,他每天需要解决起码一个半案子,还有他得一年不休,显然狄仁杰自己亲历亲为去取证勘破侦办是不可能的。其实包大人也有类似情况,在古代具体的案子由地方基层长官负责,再交由“吏”去侦办,若干高难度的碰上长官又能干,他也会撸起袖子试一把,但是不占多数。

放在包拯和狄仁杰案头的大多数是已经了解的案件,只是责任不清,惩办依据不明,或当事人认为不公或另有诉求而无法最后审理结案。这时候需要主审长官抓住主要矛盾,厘清责任义务,有法可依,执法公允量刑恰当。何况他们的衙门都在太子脚下,各方利益纠结更为复杂,能公平而高效地处理这肯定不是件简单的事。



所以与其称包拯和狄仁杰是“破案高手”,还不如更贴切地称之为“审案专家”来得合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2018-11-23 14:30
+关注

顺历史的记载吧!说是就是..这是历史.真正的也没有人得知。

2018-11-23 13:08
+关注

未必,因为谋士或者其他人的帮助提供的证据

查看交通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