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皇上为什么怕忠臣?

> 交通

皇上为什么怕忠臣?

1026人浏览更新于 2023-05-27 03:53:19
回答
共8个回答
2019-02-10 13:44
+关注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2019-02-10 18:05
+关注

皇上为什么怕忠臣?皇上真的怕忠臣吗?

其实真正的皇帝是不怕忠臣的,因为真正的皇帝与真正的忠臣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追求的都是都是家国天下的和谐。那为什么会说皇上怕忠臣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下:

一、皇上不是真正的皇上,只是追求自身利益的皇帝或者说只是追求自身皇族利益的皇帝,这类皇上我们多称之为昏君。而我们说的忠臣,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以家国天下为己任,很多时候是与皇权有冲突的,所以他们这些个皇上肯定怕忠臣。

二、忠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忠臣。这些个所谓的忠臣只是清流,为留名于青史,不懂变通,专其一点不及其他。这种清流大明一朝最为盛行!所谓的忠臣言官常常大骂皇帝,搞得皇帝都不愿意见大臣,比如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不愿意上朝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皇帝和忠臣总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好皇帝和好忠臣。但忠臣不懂皇权很多时候对于大臣来说更需要的是权力的平衡,而不是一家独大,如此则会威胁皇权。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功高震主就是这个道理。不少帝国开创时期都会遇到这个情况!以刘邦、朱元璋为甚!



2019-02-10 19:17
+关注

谁不喜欢忠于自己的所为的死党?但是威信超过或更高危险了!实际上是国难!因为战争能夺取政权!和平演变也能夺取政权!现代还有意义吗?议会是什么呢?

2019-02-10 19:25
+关注

忠言逆耳的立于行。《论语》。自古崇儒。固皇帝怕悚官。宋崇文拙武。皇帝马上得。但对文人很崇敬。固宗训不可害谏官。

我邻人讲的引用。

2019-02-10 16:38
+关注

忠臣往往是忠于国家,忠于苍生,忠于的皇权也是代表国与民的君权,而非权力无限滥用的只代表一己私利的皇权。

忠臣的所言所为,必将触犯到以希望皇权不受限制的皇帝利益。这也就像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的皇权和相权之争。

而那些奸臣宦官也往往是利用皇帝希望无限放大自己权力可以肆意妄为的需要,充当皇帝的工具罢了。

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无非是皇帝的私人利益。皇帝怕忠臣,最根本的是不希望忠臣触犯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私人利益,而这些忠臣的所言所为都是又恰恰是合乎道义伦理纲常的。很多事情让皇帝缺少理由,而不得不名义上顾忌。

2019-02-10 16:01
+关注

忠臣说话不好听啊,话糙理不糙,

奸臣全是阿谀奉承,当然皇帝喜欢听啊。

所以很多忠臣遇不到明君的话,死得都很早。

2019-02-10 16:53
+关注

皇帝与大臣之间其实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而这种关系的信息结构为不完全,非对称信息环境。这也就是说皇帝与大臣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等的,皇帝与大臣都有个人的私人信息,而且又了解各个局中人拥有私人信息的概率分布。 由此皇帝在寻找大臣的时候会首先分析大臣的一些信息,他要如何获得这些信息呢?大臣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但皇帝怎么知道呢?这就存在一个信息传递的问题,大臣可以做很多事情以表自己的衷心,他把这些信息传递给皇帝,让皇帝相信他是忠臣。如今企业招聘中也用到了这种方法。求职者将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资格证书等信息传递给企业,企业以此来衡量求职者的能力。很明显,信号传递模式存在缺陷。皇帝也可以通过信号甄别来判断大臣的相关信息。皇帝在招募大臣的时候都会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就比如要先考过封建科举考试,先保证其思想上与封建体制保持一致性。用在现在企业招聘中就是企业预先制定好的合同,求职者欲就业先同意合同内的各项规定,这都是他们保证自身利益的方法。 经过如此多的考验和筛选,但皇帝为什么还是要杀功臣呢?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皇帝与大臣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分布的非对称,代理人可以利用两种方式获得对委托人的对策优势地位:一是利用委托人难以观察到的私人信息而获得信息优势,使委托人处于不利的战略选择地位;二是利用代理人难以观察到的私人行动,这种信息位势通常是代理人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后采取的有利于自己的私人行动。“天高皇帝远”,正说明了这个道理,皇帝不可能理解大臣的所有行动和想法,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他们可以将手伸到皇帝管不到的地方,去谋取私利,违背法律,甚至伤天害理… 那么皇帝与大臣之间又是否相互信任呢?这又够成了委托-代理的信任关系。委托-代理的信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委托-代理合同的承诺或规则的承认和自觉遵守,二是所谓的“敬业精神”。皇帝可以将很重要的职位给的某个大臣,但前提是皇帝对该大臣的绝对信任,但是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的,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人。李世民平定天下后在长安其实没什么兵权,但李建成为什么还不放过他呢?韩信在汉朝建国之初他就被废为淮阴侯,没什么兵权,但刘邦还杀了他!可以看出虽然李世民无兵权,但是他的无形光环可以让他对许多大将呼之即来;而韩信虽无兵权但他在朝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这又让皇帝怎么能安心呢?但是大臣又是怎么做的呢?皇帝把大权交付给他,他是否会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来办事,他能否做到不谋取私利?他又能否不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窥视?他会不会对皇帝完全信任呢?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谁又能保证你对皇帝的绝对忠诚能换来皇帝对你的丝许信任呢?所以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信任关系是很微妙的,也是很脆弱的。正如现在社会现象中的高“跳槽”率,为什么呢,很简单,员工对企业缺乏信任感,没有感情的羁绊,也没有责任心。 前面说过,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位势,委托人必然是被动的。为了弥补这一位势差,委托人则设计激励机制。首先,针对代理人的隐蔽信息而面临的不利选择地位,激励的目标是如何使代理人“自觉地”显示他们的私人信息或真实偏好,即所谓的“如何让人说真话”;其次,针对代理人的隐蔽行动而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激励的目的就是如何使代理人“自觉自动地”尽最大的努力工作,诱使代理人不采取道德风险行动,即所谓的“如何让人不偷懒”。很明显,皇帝制订了一系列残酷的刑法,以及很集权的朝廷制度,也培养了很多朝廷爪牙,但这似乎也没发挥什么作用,奸臣始终在作孽,忠臣始终被迫害… 做了如此多为何还是改变不了皇帝杀功臣的悲惨局面? 很明显,皇权的诱惑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别的一切东西对于某些大臣来说已经微不足道了,敢于博命干革命者,有几个是平庸之才,又有几个没有狼子野心,又有几个人甘于寄人篱下…对他们来说,几个人的性命算不了什么,成就伟大的事业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总之这其中的机会成本太大,一旦起事成功那将是名垂青史。所以有人愿意为此冒险,这就是皇帝为什么不信任大臣的原因。但说来也很奇怪啊,谋反的人是那么的少,但皇帝为什么却杀了那么多的忠臣?为什么很多功臣明明没有造反之心,但皇帝为什么还要杀了他呢?主要原因是皇帝很难找到那个分离忠奸的条件,谋反之人不会在脸上写上“我要造反”,忠臣也不会在额头上刻上“我是忠臣”,就算是刻上了又有谁能保证你就不会造反呢。所以皇帝很难分辨真伪,那怎么办呢?为保自己的江山,皇帝选择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对于自己有威胁的人,通杀。这么着忠臣也就不可能不被杀了… 所以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是非对称的注定委托人要加强激励措施,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位势差让这种关系充满不信任,在委托人找不到分离条件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错误的决策。所以现在的民主选举还是很不错的

2019-02-10 15:50
+关注

忠臣一般都会以国家社稷为重,有时候会说或做一些皇帝不喜欢的事

查看交通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