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平仄格式最早是由谁明确提出或总结的?
问题补充: 请教,被视为格律诗圭臬的现行平仄格式最早是由谁明确提出或总结的?要有实据。
平仄韵律初观于唐。宋词就很讲究了,因为词主要人歌唱,音韵高低顿挫节奏鲜明,人们喜爱。后逐渐成金科玉律至今。
南朝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483——493年),出现的新体诗——永明体。这种诗体的特点,就是严格遵守“四声”“八病”之说,讲求声韵格律。汉字单音独体的特点,为诗歌讲求音律、对偶提供了有利条件。晋宋时期,字句的对偶,已在诗歌中使用得越来越频繁;音韵的协调,则由于陆机的大力提倡(《文赋》:“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和佛经翻译转读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作家们的注意。引南齐永明年间,周颙发现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同时的诗人沈约将“四声”理论运用到诗歌创作上去,要求作诗必须“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宋书•谢灵运传论》)。相传他还提出了写诗必须避免的“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于是,诗人们把音律放在首要地位,自觉地运用这种人为的韵律写诗,并且把这种韵律与晋宋以来诗歌中的对偶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平仄调协、音韵铿锵、对仗工整、词彩华丽的新诗体。其主要作家有:萧衍、王融、谢朓、任昉、沈约、陆倕、范云、萧琛等。因为他们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左右,人称“竟陵八友”。其中谢朓为八友之雄,他的山水诗很有成就,风格清新秀丽。“永明体”在我国诗三孩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促使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着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诗”发展,为唐代的格律诗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而且促作文其他文学样式,如辞赋、骈文等更加声律化骈俪化,甚至对后来的词、曲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沈约。好像是唐朝人,起初是亇雏形,到了宋朝大文化时代就固化了,现在有人想熔化它,但做不到,因为它是烏金。一般读书人写诗都遵照这亇金科玉律,但随着诗的世俗化和消遣文化的泛滥,有很多诗的含金量很低,十八K已经难觅,包金镀金的网上常见,至于哪些假金膺品则乏人识别,但也出现了一些愤世疾俗消极骂街的网友。
据说平仄格律是由武则天时代,其公主上官婉儿主持制定的,其目的是让诗词规范化,也便于科举考官判分有了统一准绳,同时也方便考生按律创作。这同秦始皇衡同器,轨同尺是一样道理。再说按格律诗写,读起来和看起来有了抑扬高下齐,宫商角徽羽的独特韵律 ,这让其它打油诗,现代诗等均望尘莫及也。不信请看老夫所写,
2022.2.16.
排律:元宵节,全对仗,无救拗。
有诗为证:
娥儿笑允翠湘楼,
兰妹欢约武埠头。
玫瑰情人园戒指,
红梅挚友扁衣兜。
元宵汉水江西碗,
藕粉襄阳夏口粥。
楚汉寻医胭脂路,
荆妪问药鹤年秋。
红包越过千山雪,
绿麦铺平万岭州。
火树星桥芳梧静,
灯笼瑪瑙艳花幽。
春风楚汉湘云卷,
腊雨川孙蜀水流。
翡翠东湖浮日月,
罗绸粤海载神洲。
棉杄二寸拦妖孽,
仪器一眸锁病毒。
铁壁延绵安社稷,
人墙矗立保宏图!
注:娥儿,兰妹系辛弃疾,贺铸诗词中的人物。夏口是今汉口的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