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书法创作的发挥是否与心境和文化素质有关,为什么?

> 交通

书法创作的发挥是否与心境和文化素质有关,为什么?

1058人浏览更新于 2023-05-28 07:35:10
回答
共12个回答
2019-03-17 15:52
+关注

书法创作的发挥自然与心境和文化素质有关系。任何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诞生,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大量心血,是作者书法造诣的直接体现。能够创作书法作品,说明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书法及文化基础。当然,照猫画虎式的所谓创作,不在讨论之列,也算不上真正的创作。

古往今来,能够为世人景仰和称道的书法作品,背后都有令人感叹的故事。《兰亭集序》的创作,展示文人雅士集会的魏晋风度,书圣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环境中,在贤士聚集、流觞吟诵的氛围里,心境大好,文与书如溪水流淌,一挥而成千古绝唱。而颜鲁公作《祭侄稿》时,国乱初平家仇得报,悲愤激动之情跃然纸上。

文化素质在书法创作中的体现,一是自撰自书。诗赋自己作、书法自己书,古人多是如此,心境体会、文化素质、书法造诣浑然一体,令后世高山仰止。二是借题发挥。在理解他人诗文的基础上作书,写别人诗句,錄古今名言,今人大多这样。不管怎样,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以致理解不深不透,甚至产生偏差,断难出优秀作品。

2019-03-15 08:01
+关注

心境需要与创作完美融合才能最好的作品,譬如《兰亭集序》,譬如 《祭侄文稿》。



千年以前,会稽山阴的一场修稧集会,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在 曲水流觞之中吟诗赋词,在惠风和畅之间浅醉清歌。于是乎!提笔作序,洒脱挥毫,造就出一幅造极登峰的千古名篇。

自然行就,难免瑕疵。王书圣也难免撼缺,数次行笔,可是,时过境迁,终难书出与最初匹敌的作品,只能将最初的,带有瑕疵的作品流传。



颜真卿那篇,蘸着血和泪,愤笔而就的法贴,更是涂抹不止,潦草横溢,也正是这种涂抹与潦草才能衬托其当时义愤的心境,痛悲的情感。虽说然历史没有说颜真卿去重书祭侄,想必颜鲁公也无意于此,若是,整洁光鲜,《祭侄文稿》不复由此境界矣!

作为书法家没有学识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学识如何能理解高深的书法理论,如何能去培养高雅的意境,我们再看那些行书的名篇,有那个不是自己的作品自己书写呢?

2019-03-14 21:02
+关注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山水画家,一个画画的人,我总觉得一些书法家心境太随意,写字也跟了随意,不好!

我不写书法,我只是在画上画几个字,但我晓得,画字也得跟画般配才是,说的好听,那叫和谐统一。我不懂书法,但我知道书法是一门和中国画同源的艺术,从这个角度,我感知书法。


但是,有些所谓的书法家们,书法不咋地,天天扛了大笔大街小巷跑江湖,为一顿饭,一杯酒,哗啦啦半天写上一刀纸,我佩服有能力,半天干掉我一年的用纸量,我关心书法的质量,没形没意没美感,有的只是江湖油腻腻的气味,这书法,应该是和这些书法家们的心境与文化素养有关。


书法创作,思想上淡泊名利,心静如水,发挥才趋稳定,掺杂半点功利,字如其人,这和文化素养无半点关联。说到文化素养,那就高多了,有文化素养的书法家,有书家固有的孤傲,有文化人固有的清高,别是一顿饭一杯酒就失去自我的野道中人。

书法创作跟心境有关,更和文化修养有关。还在迷失自我方向的一些朋友,学点怀素书蕉的精神吧!

2019-03-15 00:43
+关注

书法创作是作者自已灵魂写照,它凝聚了心血,经过时间磨练功夫,积叠经验与精气神相融合,挥毫洒墨写出精品。

2019-03-15 15:45
+关注

书法创作与心境和作者的文化素养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任何一件没有在最适合的心境状况下写的作品都不是好作品,好的书法作品必须融入作者当时的心境情感。

文人不一定是个书法家,但书法家必须是文人,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应当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良好的个人品德。

当书法的技法,章法,这些外在的东西学到一定程度以后,要解决书法的气韵问题就意味着作者必须有过硬的文化素养,不然的话就不能真正提高书法水平,古人讲唯俗不可医,书法之学需要得到高水平就要去俗气。

苏东坡有说过: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可见高水平的书法对书写者本身的学识 , 文化素养要求的重要性。

所以说好的书法作品与作者书写时的心境和作者的自身文化素养有非常大的关系。

2019-03-16 11:15
+关注

书法家的创作心境和文化素养对书法艺术的创作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书法艺术区别于世界任何民族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民族性格,“艺术相通”是指世界各民族艺术均有其可供借鉴的共性,但唯独中国书法艺术既是艺术,但不一定和世界各民族艺术“相通”,因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就在于它不是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视觉感受,而是表现书法家借中国汉子作为载体,充分体现艺术家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消化、融会贯通后最终转化成为书法艺术家的主观思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然后在这种基于民族文化之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最终才会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抽象的或静穆、或恬淡、或超尘脱俗、或金戈铁马、或悲愤等等不同品质的精神内涵,尤其“书卷气”深受推崇,认为是书法艺术作品中最佳的精神品质,原因是,“书卷气”是书法家学养和精神境界的综合体现,这即是“书法艺术”和“毛笔字”的区别。写毛笔字只要在技法上下苦功即可达到,然而书法艺术创作则需要书法家具有较高的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以及直接影响艺术创作的精神状态,即心境俱佳方有可能产生理想的书法艺术作品。

2019-03-14 19:44
+关注

创作很难也容易。拿的起,放的出。就可以了。反正我还不行。没到火候。字谁都会写,但要返朴归真表达出来就不容易了。特别是要有自己表达方式。

2019-03-15 00:40
+关注

跟性格有关,与文化程度无太大关系

2019-03-15 15:48
+关注

必然会有联系,没有文化底蕴写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灵魂,不会生动。

2019-03-15 17:36
+关注

书法的成功在得志,在文化之涵养。当然心境有阴与晴,孙过庭在《书谱序》中有那么一段的说辞:“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这是书者心境对于书法作品风情的影响的,无论悲与喜,只要呈现真情性在书写中,皆能有超常的发挥,比如写悲与愁的作品,有颜真卿的《祭姪文稿》,有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皆从极悲极愁中来。发挥得好的作品。古人说读书万卷始通神,虽说的是诗文,事实上对于书法与其它艺术的创作同样有效果。因为书法是心画,展示自己的内心,若心底充实而高明,同样会流露到自己的书写中。

2019-03-20 08:55
+关注

书法创作的发挥与心境和文化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南朝王僧虔的《笔意赞》有言“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法的点画、线条、结构都可以通过技法练习不断提高,而书法创作所表现了出的气质与神采,主要来自创作者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再加上环境与心境的影响,形成的一个具有随机性的表达综合体。

汉代蔡邕在《笔论》的开篇就是“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这是对于书法创作中心境重要性的经典论述。至今仍为众多学书法者所遵循。




2019-03-16 09:00
+关注

柳公权所谓的“心正则笔正”佳言,流传千古至今是极其有道理的,也是书法理论唯一标准。用笔在于心。

\"如果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书法创作界里,虽文化知识是不可缺少基本功底,还要有很高的道德文化素养

查看交通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