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得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但并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最好的。对于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学习这件事来讲是要讲究方法的。
许多家长都在陪伴孩子做作业,从培养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来讲,开始的陪伴是必要的,等到孩子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后,才能慢慢放手,让孩子形成自觉高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问题在于怎样陪伴孩子做作业,才能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呢?
许多家长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不仅没有起到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作用,还无意之中让孩子产生了厌学、依赖、学习习惯越来越差的行为;让家长无所适从,这是大家万万没想到的。
那么家长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怎样陪伴孩子做作业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呢?
家长应该明确,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只有让孩子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提高了认识,端正了学习态度,孩子才会努力认真地对待学习和作业。这需要家长做许多思想引导工作,同时开始应该做好一些基本的规矩,让孩子自觉地遵守和执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基本规矩做起来的,不可能天生就有。
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这个道理。要让孩子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是能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大动力。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任务主要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与孩子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孩子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决不是代替孩子思考或者代替孩子做作业,这是许多家长最容易犯的过错,让孩子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无法形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做不起题目时,不应该是家长去做,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是要“授之以渔”,不是“受之以鱼”。
那么家长在陪孩子做作业时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呢?
做作业之前有四问 当孩子放学时,一定和她聊几分钟,了解: 1、今天各科作业的量有多少? 2、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 3、你打算怎么下手搞定这个难点? 4、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
不能只问作业多吗
许多家长只问一句“今天作业多吗?”是很不够的,不够专注的孩子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麻烦的作业放在后面,而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分解麻烦。
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在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不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尝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头后,慢慢就会主动和家长交流今天作业的难点,以及她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难点的,哪些地方需要家长协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作业本签字不可马虎
等需要在作业本上签字时,家长们一定不能马虎。在检查数学作业,如果发现有错,不要直接告诉TA哪一题有错,而是告诉TA,这里面错了两道题,自己找,迫使TA自己再次检查一遍自己的作业,强化检查的习惯。
等孩子发现了错题后,接着和TA讨论为什么会出错,是概念没理解,还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骤。重视要求TA具备一遍就做对的能力。每周陪着孩子回顾本周作业的质量,比如为什么这一周数学作业甲+这么少,而甲-这么多?是粗心大意,写得不工整,还是其他原因?要求TA下周必须扭转局面,要多争取作业的高质量,多得甲+。
从不帮孩子整理书包
不要去帮孩子整理书包,TA的书包有自己的小秘密,同时也不希望家长们碰,但是家长可以要求孩子用两个带拉链的文件袋分门别类装好课本和作业本,以及卷子和草稿本等。可以和孩子商量TA的哪些东西放在书包的什么地方,帮孩子养成固定放置东西的习惯。
睡前要求孩子必须准备好第二天的课本等物品,必须检查手机是否有电,没电就要充电。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已经熟悉了这一套,睡前就手脚麻利地收拾TA的书包,给手机充电,检查自行车的钥匙是否放在固定的位置。
让孩子生活得井然有序
要想让孩子变得专注,必须明确孩子的一些时间,比如早饭和晚饭的就餐时间、晚上开始锻炼的时间、晚上入睡的时间和早上起床的时间(同时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比如晚饭需要多长时间消化而不影响晚上睡眠,锻炼怎样不至于睡前太兴奋而睡不着,这么大的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怎样的危害)。
渐渐地,孩子的生活就变得有序。有序,才能专注。有序的生活,会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清晰,混乱的大脑必然导致不安全感,因为孩子会觉得一切都是失控的,而有序让人有可控感,故能专注。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下看法:
1.不要给孩子指定任务,一定要了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他对阅读产生兴趣,才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2.不要随便丢给孩子一本书就让他来读。而要根据年龄和性格匹配读书的难度。初中阶段的孩子,可以阅读比如名著(原著)、历史名人传记、诗集、国学之类的书籍,并逐步增加。
3.不要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压力,而要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最好与父母一起读书,潜移默化产生影响。
4.不要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规定孩子的阅读内容,而要多问孩子的喜好和志向。可以选取不同类别的书来让孩子尝试,观察孩子的喜好。
5.不要将读书视为单纯的阅读和吸纳的过程,输入和输出是相互连接的。输入的同时可以增加输出的内容。深思而后发文,发文而后言或写。读书可以培养的能力,并不是单一的。
6.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阅读基础本就薄弱的孩子,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表扬他,让他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信,以提升阅读兴趣。
7.不要忽视孩子的提问,提出问题是进行思考的表现,即使孩子的问题过于简单,家长也要从积极层面给予肯定。思考必定都是由浅入深的。
8.不要让孩子觉得读书是因为被迫的,后者有一定的利益诱惑。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件简单而美好的事情。
9.不要在孩子读“闲书”的时候大力训斥,可以跟孩子探讨书中的理念,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再结合此处推荐其他数目,引发相关思考。
10.不要过多听信参考书的意见,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数目。孔子都说要“因材施教”,放眼天下,没有四海之内皆准的规则。
以上十点,是家长在培养孩子读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现象。怎么有效指导孩子阅读,怎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方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培养孩子阅读好习惯,不是一天二天就可以看到成效的。作为家长,不要急功近利,教育是急不来的。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多,家长们要在实践中多发现、多总结。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孩子一起阅读,更是促进亲子关系和重要途径之一,你觉得呢?
我觉得其实无声的陪伴是最好的,不用过多干预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要让他们明白,你一直在身边!
其中最主要的例如,他在写作业,你不能玩手机,而是陪他一起读书,一起学习,当他累了,做他最好的玩伴,这就是最好的陪伴!
1.每天坚持读,养成读书的习惯。
2.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图书读。
3.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不能随便丢一本书给孩子,自己却在一旁看手机,这样孩子读书的兴趣是没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不仅有兴趣,还增加了亲子关系。
4.不要让孩子觉得读书会有压力,要陪养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多陪伴,多鼓励。
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在他读书的时候送一点水果,可以去了解一下他喜欢的书的类型,以及去关注一下,在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可以以她喜欢的主题入手,在慢慢引导到名著,去让他渐渐产生兴趣。
1⃣️单纯陪伴。如果学习上不懂,照顾生活,搞好后勤,陪伴即可。
2⃣️一起学习。懂一些知识,可跟着学习,可互相交流,给孩子讲,让孩子讲。
3⃣️接送培训。孩子学习困难,或需要培优,需到培训机构专门额外学习,负责接送,培伴即可。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最重要的是应该保护孩子对书籍的兴趣,让孩子感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
一、亲子共读
亲子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孩子爱上阅读的一个重要阶段。
不管是看绘本或者是读书,都应该家长能和孩子一起互动,孩子会对书中的内容感到好奇的同时,也会感到阅读的快乐。
我儿子从3岁左右我开始陪孩子看书,基本都是晚上睡前,陪孩子看一本绘本或者给孩子读一篇有趣的故事。
我在读的时候会按照书本上的内容阅读,因为很多家长会说:有些词孩子根本听不懂,所以会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给孩子读,去给孩子解释半天,结果孩子还是不懂什么意思,还会被弄的非常糊涂,所以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直接按照书本读,请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
二、孩子爱看什么看什么
我是比较主张孩子爱看什么看什么,我不会去限制孩子读什么,会给孩子建议或者推荐,喜欢的孩子就去看,不喜欢的可以不用看,只要孩子喜欢。
看书就像吃东西,你不喜欢吃的东西硬塞嘴里,会很难受,读书也一样,不喜欢读的书也看不下去。
作为家长肯定希望孩子能有好的阅读习惯,也见过很多家长会强迫孩子必须去看什么类型的书,或者是看家长推荐的书单。我们很多时候不想看的都看不下去,为什么要强制孩子来阅读不喜欢的书籍呢。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推荐书籍,但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强迫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厌恶读书。
三、利用孩子好胜的心理
在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让孩子帮你推荐书,或者给你讲故事。
比如一家人吃过饭或者孩子近期看的什么书籍,你可以让孩子推荐给你。
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宝贝,你天天都在看什么说这么认真,也给妈妈推荐推荐,妈妈也想看。
或者说:宝贝,今天看了什么好看的故事,你也给妈妈讲一个,妈妈也想听故事了。
这个时候可以用崇拜的语气跟孩子讲,这样孩子就会非常有自信,觉得自己很厉害,妈妈都让我给他推荐书了,或者都让我给他讲故事了。这个时候孩子会非常自信又有点骄傲的给你推荐或者给你讲故事。
我经常会这样做,孩子每次表现的都很自信,而且会跟我讲很多很多关于这本书怎么样,有时候就忍不住给我透露里面的内容。
而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带有欣赏的眼光去认真听孩子讲,最后给最忠诚的肯定或者表扬,这样会增强孩子的信心,然后让孩子去更多的读书,回来讲给你听。
在我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会把孩子当成朋友,有时候我会把孩子当成老师,你会发现当孩子看了很多书的时候,比你想象中知道的更多。
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日后学习有很大帮助。好的习惯自然是家长培养,如何陪伴孩子读书?我认为最好是分年龄阶段。
1婴儿时期 有人说婴儿就是张白纸,什么都不懂太早了。那是我们成人固定思维逻辑认为读书是用来增长知识的。这种观点太过狭隘,读书不止增长见识,还可以发散思维,刺激大脑发育。就比如婴儿,一个月后就可以给他看黑白卡,因为这时宝宝没有发育色彩映像,这时你拿黑白分明的卡片就会吸引他的注意。把卡片放在他眼前二十公分左右位置左右慢慢转动,不仅刺激孩子视力发育还同时锻炼了脖子肌肉转动。
2一岁以下宝宝,视力发育完善,对色彩构成也基本成型。你会发现这个时期宝宝对色彩明亮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所以这时候买些彩色时常生活用品和动物卡片给宝宝。宝宝记忆不会像成人那么好,所以家长要慢慢说,一字一顿的反复说。多读卡片加速宝宝对周边事物的认知。
3一岁至三岁宝宝。这时期宝宝是语言发育的黄金期。所以多陪宝宝读一些简单的故事绘本,帮助宝宝正确发音。如果还想要进行早教,可以自己买些形成良好的习惯的书如《你好》、《自己上厕所》《我会叠衣服》一类的书。家长可以边说边模仿书中动作,加深宝宝印象,刺激宝宝模仿欲。还可以买一些触摸书,上面有类似于真实事物的感触,比如鸟柔软的羽毛,树的粗糙的外皮,花丝滑的花瓣。这类书籍刺激宝宝好奇心和对外界的兴趣。毕竟宝宝不方便经常出门看世界,尤其冬天,而这类书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遗憾。
4三岁至六岁孩子,也就是幼儿园时期。这时期孩子语言已经接近大人,对周围环境也已经熟悉了失去了兴趣。所以这时期要多读童话故事书提高宝宝想象力,而且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宝宝形成读书习惯的好时机。上学后的书对孩子来讲太过枯燥,如果没有读书习惯忽然直接读这种书会很反感,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幼儿园时期我们加强宝宝对故事书的兴趣,形成习惯更能提高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到小学他们会发现课本内容一看就懂,也能从中发现乐趣。至于如何形成读书习惯,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固定时间读书,比如睡觉前。
5小学时期儿童,这时期孩子进入小学,在老师帮助下会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我们家长任务就是配合老师安排,起到辅助作用。比如预习课文,可以让孩子看完后复述一遍课文内容,里面得到什么道理,家长可以根据文章提出几个问题让孩子回答。晚上写完作业让孩子额外读一篇寓言故事,时间长了就会积累大量知识量。
6初中孩子进去青春期,这个时期是形成人生价值观时期。多陪孩子读一些名著,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避免青春期逆反心理。
上学后的孩子都有了纪律性,很好教导。但六岁以下孩子却需要我们家长耐心对待。尤其三岁以前,可能你讲你的故事,我玩我的玩具,父母不要急于训斥,不要灰心。一遍不行就两遍,一天不行就两天。次数多就会发现宝宝可以自己复述故事,有时出门看到有关的事物他也会联想到哪个故事。
总之一句话——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