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理想与现实如何?

> 交通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理想与现实如何?

1046人浏览更新于 2023-05-31 05:04:28
回答
共3个回答
2019-07-13 00:08
+关注

今天的生活,对于我来说,读圣贤书,早已不为何事。既无金榜题名之意,更无洞房花烛之心。一一眼下,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人若到了今天这大把年纪,理想和现实就变成了两码事。走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余生已如残月。生命的旺盛期结束了,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人也无法抗拒。一一虽然,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有许多无法预料的事会来临,但是就算无常不期而至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无非四个字:生老病死。 人生,每一阶段的心态都不同。生命,每一阶段的色彩更不同。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活下去。虽然未来的路一定会难走,会有这病那病,会有这痛那痛。但是,谁叫你要老呢?人虽老了,但要老有所乐。不可能每日呆着不动,这样老得更快。每个人对老年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不同,只要充实、快乐就行。我不怕死,还很想活。因为,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这就是我,一位老人当下的心态。此文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但我愿把此时此刻的心里话,献给天下所有老人并祝大家健康快乐!

2019-07-12 17:38
+关注

圣贤书是什么?人类历史是一条没有止境的长河,滔滔洪流从远古奔来,却无终。在这洪流中的人事,后浪推前浪,旧浪灭、新浪生。人类,一代接一代,永无休止。任何人其生命,不过百余年。现在活着的人,谁也没亲眼见过孔子、老子、司马迁、王羲之......。他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宝贵的精典著作;光辉地思想文化,使后人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精华。这就是圣贤书的伟大作用。当然,圣贤书之所论所载并非全是金玉良言,亦非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千古不易。绝对不是。圣贤是人,不是神,他们超不脱所在的历史环境、认识的限度;所传导的东西有超前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和误导

的。他们的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对吗?什么是天?弄不懂都推到天上去了。但是,假如他们什么也没留下,那么历史就是一张白纸,后人无;法了解历史,我们今天的时代是工业化的时代,一切都是今非昔比,但毕竟是从过往一步步走过来的。我的结论是:要学圣贤书,了解历史的清浊;了解他们错误的东西为了不再重复;了解他们的精华,是为了继而为用;不是一切全过时了,也不是一切都是金子。如不分清浊而全面继承,

或全部抛弃都是错误的。

2019-07-12 18:12
+关注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不断变化、趋势不断转变,但背后隐藏着不易和简易的哲学思想,透过诵读体会道德经和易经等国学文化精髓我们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了解生活和工作规律,修炼我们的内心,而透过处世之道的证悟可以再次印证中华文化隗宝的无穷智慧,并将进一步帮助我们养生修心、创业持家。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典籍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受其影响,我们却可能浑然不知,很多人工作多年后才发现自己真正欠缺的就是读懂这本经书。《道德经》区区五千多字,却充满了关于处世之道、用兵之法、治国之策、投资理财、企业经营的极高智慧。

普利策奖(1968)和自由勋章(1977)获得者、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花了50年时间完成了皇皇巨著《世界文明史》,他说,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德国总理施罗德说,每个德国家庭应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明太祖朱元璋说,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马云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薄是因为没有注解,马云不希望看到别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而影响自己的感悟。

不断的领悟大道智慧,并勤而行之,我们对道的感悟就会从简到繁,从繁到简,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养生之法、武学之秘、投资之道、幸福之门竟然都在其中,希望您通过他有机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到达一个全新的境界!

大道相通,关键在于通一经,再融汇贯通。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多读经典,多悟经典,方之放下自己而任重道远。




查看交通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