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不过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使然,不要觉得在历史发展的洪流里稍有后退就是倒行逆施,打个比方,你向前走了三步,因为一些原因不得已后退了一步,最终不还是前进了两步吗?
个人觉得看待历史还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比较后,简单说就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看问题,例如我们现在看鸿门宴总是惋惜项羽太蠢没有及时杀了刘邦,可是站在当时项羽的角度想,你又怎么算的出眼前的一个亭长出身的地痞无赖后来能混的风生水起,甚至会打败自己呢?
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他们治理天下的时候,无疑都是要汲取秦朝灭亡的原因的。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巩固统治,但在当时人看来,秦始皇废分封,恰恰是自剪羽翼,以至于人民造反时,郡县不尽力镇压,没有同姓子弟来保护王室。
但是当时刘邦又不太放心自己的儿子到各地做王,于是折中了一下,实行郡国并行制,这不正是探索的表现吗?
而后来八王之乱,人们才发现天下有叛国而无叛郡,两相一对比,人们才真正看出郡县制的好处,于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逐步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而后代王朝也放心大胆的选择郡县制,这不都是从前人的教训里汲取的经验么,正是一个个前人的探索,历史才一点点进步。因此,我认为楚汉恢复秦废掉的分封制不算倒行逆施,恰恰说明他们都是历史洪流中实实在在的人,而非神,自然也不可能要求他们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考虑问题!
小知识:即便七国之乱后,汉武帝搞推恩令,以后郡县制成为历史发展趋势,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但分封制并没有在后来的王朝里消失,而是小规模的存在,最有名的就是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儿子做藩王。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点赞!我是观点君,历史中简堂的小拇指——挑千愁,致力于三国史、明史,欢迎关注我哦!】
谢邀。回答这个问题先得考虑自己是站在什么
样的角度去区别。以现代文明发展的角度去看
待楚汉恢复分封制是有点倒行逆施的意味,但
是如果如果站在当时历史环境下去看待,楚汉
恢复分封制其实是一种制度选择问题上的分
歧。看待历史不能先入为主,以现代人的眼光
去评判对错,更要将自己置于当时历史环境
下,加入历史之同情。换言之如果在楚汉时让
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高祖刘邦建建立汉朝以后实行郡国并行制也是
不得已而为之,原因有二:
分封制的特点是分权。儒家提倡分封制。郡县制的特点是高度中央集权。把天下的权力集中于于皇帝一人。法家提倡郡县制。
周王朝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封地建国。秦朝是郡县制。汉朝虽然采用封建制,但只分封刘姓诸侯。
分封制改进之后,就是民主联邦制。今天的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采用改进版的分封制。
中国、朝鲜等国家都采用郡县制。
秦始皇创立利于专制独裁的郡县制。是社会的倒退。
周的制度是封土建国的封建制度,周为天下共主,是原始的联邦制度。秦朝实行的是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制度。出了权利更集中外,秦的这种制度并不比封建制先进,相反历史证明,分封制度下政治环境更宽松,更能进化到更高级的社会制度社会形态,西周更是早于罗马产生共和制度(公园前842年,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跑,公园前841年政权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称为共和)虽然很短暂,但也足以说明封建制是有可塑性的。欧洲是长期封建+宗教的政教分离的封建制度,权利更加的分散制衡,,为以后思想的进步和社会形态的进化提供了土壤。而秦以后的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制度可以说是从封建制度分离出来的极端的畸形的社会形态,此制度下,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不断加强集权独裁,不断深化愚民钳制思想,(例如文字狱就是钳制思想的一种形式),思想没有了进步的空间,2000多年来社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没有再产生一位真正的思想家,所有学术理论都停留在诸子百家,只是形成了一个畸形的历史怪圈——不断的改朝换代,每个朝代的周期从开国、发展、兴盛、衰败、灭亡一般不超过300年。就这样这样一个皇权独裁中央集权的畸形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将中国社会的发展引入死胡同,将华夏百姓推向水深火热的深渊。这两千年来是王朝更迭的历史是人民苦难的历史。
楚汉恢复分封制当然不是倒行逆施的,这和周的分封制还是有一定的改动的。
从刘邦建立的汉来说,恢复分封制也是当时情况之急所需。
第一方面,刘邦认为秦结束了百八多年的分封制,重新确立实施的郡县制,从而使到秦王朝灭亡,而周朝的分封制能维持八百多年都不灭亡,从而令到刘邦选择了分封制。
第二方面,刘邦是为了拉拢其他建国元勋,刘邦知道他是从一个乞丐出生的,周围的谋士和将士为他出生入死,不封王,可能会令到他们对刘邦自身不服,因此起兵造反,从而威胁到了汉王朝的政权,刘邦也不得不恢复分封制。
最后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百姓还有一些被秦所灭的王国贵族弟子,十分之恨秦,秦是靠强大的国力来进行统一的,很多人都不服秦,更何况秦的制度,刘邦只有恢复分封制,才能初稳民心和其他开国大臣的心思。
刘邦在实施分封制的同时也是吸收了周朝灭亡的原因,进一步改善分封制,所以这可不是倒行逆施。
不是倒行逆施。而是时势所迫。
众所周知,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统一六国便废除了实行很多年的分封制。天下在也不分封王侯,而是改为郡县,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员。
汉朝建立以后,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在短短15年内就土崩瓦解,完全是因为秦朝没有分封一些诸侯,导致自己众叛亲离。所以汉高祖刘邦为了保证自己的大汉王朝能够长治久安。便恢复了以前的分封制。刘邦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叔伯,侄子。到全国各地去镇守一方。这是出于当时形势所考虑。
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大汉王朝并不是刘家一个人说了算。当时的汉朝俨然恢复到了周天子时期的天下共主,而不是唯我独尊。当时除了汉高祖以外,还有七大异姓王。他们虽然尊刘邦为皇帝,但是他们并不配刘邦直接管辖,对刘邦的命令阳奉阴违。所以刘邦为了显示自己对这些异姓王的尊重。便封他们为王,让他们执掌一方。于是在汉朝初期,便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混合体。郡国并行制。在这些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年代里,既有刘姓诸侯王,又有异姓诸侯王,天下相对安定。
但是刘邦坐稳皇位以后,他还没有从打败项羽的反攻中高兴。便开始剪除其他异姓诸侯王。这是刘邦自己认为的,他认为汉朝的心腹之患便在于这些异姓诸侯王。当他见面异姓诸侯王之后,他对大臣们说,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可以看到当时实行郡国并行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王朝的兴盛并不是倒行逆施。
分封制的朝代延续比郡县制的时间长,而且思想更自由,而且现在欧洲也是分封制,所以分封制绝不是倒行逆施。
是复辟是倒退。伟大的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而项羽又恢复了分封,项羽的是同打虎同分肉,多少有点天下为公的味道,而被项羽封为汉中王的刘邦却是铲除异姓王,天下为私。分封制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汉景帝费了很大劲才平定了七国之乱。项羽在无意中给我们起了大汉民族的名字。
顺读倒念二者都是封建延续的模式。
秦始皇封建集权下的郡县制更符合实际。
这事一方面历史终在前进发展,二方面跟据民众意识需就,三是出于二者兼顾而后定,是有积极因素在里面的。
杯酒释兵权是唐代时才搞出来,刘邦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所以还得再废一次
根据马克思对社会发展原理的揭示,窃以为对于中国而言,社会发展的分期应该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封国建邦)社会;皇帝集权社会(或者皇权社会);半皇权社会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世人憎恨秦之暴政只是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秦作为一个朝代存世时间太短暂,而取代秦的汉代存在了几百年,深深的在国人心中烙下印迹,故而国人不被称秦人而被称为汉人;似乎可以佐证的就是秦作为一个诸侯国在西北存世数百年之久,因此几千年以来陕西人一直称为"秦人"。
以至汉初,刘邦以为秦之速亡在于皇室孤立无援,在次第剪除韩信等异姓功臣王的同时,大封同姓诸侯。诸王占有大半国土,朝廷直接掌握者仅15郡。为后来汉景帝时的七王之乱埋下隐患
分封诸侯王后来成为困扰秦汉以后历朝皇帝的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不封王,怕上演秦朝二世而终,封王,又怕出汉代七王之乱。后来西晋的:八王之乱也是如此。
所以就有了唐宋的封王而不就番,众多的王子王孙生活在皇帝眼皮底下;
直到明代朱元璋分封王子就番,这就有了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似乎又看到了七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