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逃离北上广之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 交通

逃离北上广之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1046人浏览更新于 2023-06-01 12:21:36
回答
共5个回答
2019-08-09 12:37
+关注

如果计划不落空,我打算再过两年离开生活十几年的北京回农村去。

我现在在呼伦贝尔还有60亩地三间房接近100平,房子周围有12亩地,院里也有水井,房子大概装修一下,简单的买几样家电家具也就可以了。

农村的慢节奏生活还是很有诗意的,如果在家里养几只鸡,早上东方发白的时候公鸡就打鸣叫醒梦中人,养一个狗屋里院里的围着你转,养一只猫吃饭的时候桌前桌下跳来跳去的,养一个猪过年了吃些土猪肉,真的很有生活气息。

农村生活可以有半年吃自己种的莱,春天早早扣一个塑料大棚,先种上小白莱,小油菜,波菜,香菜,小葱,韭菜,这一春天就有菜吃,在空余的边上席上各种菜苗,象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西瓜,等到夏初移到棚外去,一夏天都有菜吃,种点萝卜,白菜,土豆这些留过冬吃,冬天买点粉条,做点豆腐,自己弄的酸菜再杀个猪,农村的日子也挺好的,特别是我们呼伦贝尔的农村一般人家地都很多,院子也大,在那生活了20多年,老了还是要回去过几年田园生活。

2019-08-09 12:45
+关注

人不一定都要在一线城市才能生活,北京、上海、广州,虽然繁华,我是不十分依赖。三线城市也不错,甚至乡填,我也生活得很愉快!人生无处不快乐,我从来不大考虑在什么地方往好,顺其条件和自然,在那里眥可以尽力为人民服务。只要能为人民尽力,我都高兴。

2019-08-09 10:48
+关注

1、既然是确认用“逃离”这个词语,说明在北上广深的压力非常大,已经很累!如果能够自如的工作和生活,也就不会逃离了!

2、既然离开充满机会的大都市,那么选择怎样的目的地?这个和内心的诉求相关。

3、我离开上海,回到家乡苏州的一个县级市:太仓。我不属于逃离,因为母亲身体的原因,我选择了放弃上海,选择了回到家乡,选择用陪伴来尽孝。虽然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丝对上海的不舍、对事业的不甘,但在人生的这个时隙,这是我唯一的选择!

4、如果给我一次选择生活的机会,我想去偏远的农村做一名支教,过着淳朴而简单的生活,和爱人一起终老!@怪咖儿子大一妈 @扔了忧郁看景的小姨妈 @镭老是我的外号 @刘晓庆 @赛先生的下午茶 @凌子看世界 @知道一无人知晓的茶山 @金星 @用户3051259745559 @鲲鹏思维 @365天去旅行 @头条教育 @创业难民救援蜀蜀长 @刘瀚骏l @小暖男的大姐姐 @带着梦画画的小妈妈 @游来游去的于姐 @一枚小女子毛绒绒


2019-08-09 06:51
+关注

就个人而言,大城市有着非常突出的弊端。如生活节奏快,消费水平高,交通压力大,生活、精神压力大等等。不可否认北上广的一线大城市就业机会更多,机遇更多。

可对于我来说,我更倾向于安稳的小城市生活,朝九晚五,不需要面对太多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安静、不拥堵,周末进山采采蘑菇,闲暇时光去江边钓鱼,非常惬意。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北上广固然有北上广的好,但小城市更是别墅聚居地

2019-08-12 10:50
+关注

曾经一度和家人上演过“双城记”。彼时一边是“帝都”,一边是“魔都”,但往返旅程的终点,却无一处是故乡。形容“北漂”和“沪漂”的人,文艺点的会说是“过境鸟”。《阿飞正传》里张国荣不无颓然的描述着:“你知不知道有一种鸟没有脚的?他的一生只能在天上飞来飞去,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他死的时候。”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漂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那种疲累不只是源于工作节奏的压力,而更多来自于心底的“不安宁”感。于是,在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很多人选择了“逃离”。

我觉得用这个词,特别贴切。逃离,逃。我们什么时候会想到逃跑?大抵最多的时刻是面对“恐惧”时。我们恐惧什么?无外乎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人说不是,逃离的原因是“代偿”,是随着年龄变化,需求随之变化的结果。我们努力够了,我们辛苦够了,我们需要为自己,好好活在人生的下半段。No,No,No。这还是恐惧。恐惧人生苦短,恐惧奋斗果实的享有分配权被剥夺,恐惧精力体力的持续付出所获回报不足,恐惧人生意义追求的要义丧失……

在恐惧面前,有人选择战胜,有人选择逃离。然而任何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唯一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人生后面的每一步,都在为你当初的选择买单。

何炅说过一段话,我印象深刻:“做一件事需要坚持,当你觉得这个坚持实在是太难了,太折磨了的时候,你就不要坚持了,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埋怨结果。”

曾几何时,我亦一度梦想“逃离”。我心目中的生活应该是一茶一坐、一景一院、一书一画、一狗一猫、闲云野鹤、知己两三……这如画的“禁欲派”生活场景,恐怕任谁都能编纂出更多的描述词汇吧。

然而生活终究不是画卷,生活依然是生活。

和魔都的沪漂朋友们吃饭的时候,“逃离”这个话题总会被放在“佐餐”的位置。然而我听到更多的,却是那些意想不到的故事:

Mary的企业提供给她一个绝好的机会,在她的家乡开了一个分公司,让Mary以筹建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派驻到家乡工作。漂泊多年的她兴奋不已,卖掉房子回到家乡,认真开始接受父母安排逐一相亲。期间也遇见了几个看起来不错的男孩子,中间竟然有两个男孩家里反对,原因竟然是Mary“没有固定工作”。Mary疑惑得看着手中头衔为“分公司总经理”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陷入了困惑,后被邻居解答了疑问。邻居说:“你应该考个公务员,在私企工作有什么前途,跟个体户一样,你这样的状况,却是不好找对象,不稳定啊。”

 

小张攥着手里几十万的存款,作为家里的“先头部队”,回归了家乡。但在孩子转学这件事上,小张陷入了困惑。妻子坚决不同意把孩子转回家乡读书,因为在大城市,孩子享有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好不容易挤进去的这个小学,是多少外地人求之不得之所。同时,两地的学制差别,也可能让孩子在转学后产生落差。在“小升初”的关键节点,孩子的心理接受程度问题,成了困扰小张一个家庭的难题。

 

Fred辞职前斩钉截铁。反正还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纪,握着一套只租不卖的城市中心住宅,虽然迷你,但这时候回家乡重新开始,也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了。家乡的薪酬水平他已经有所准备,但还是低出了他的预期。但入职之后的感受仍然让他有“难以驾驭”的心境。作为一个相对资深的HR,他在面对老板关于“要给员工交社保,那我雇人事干什么?”或者“招聘高端人才要猎头公司,那我雇人事干什么?”之类的话题时,根本无计可施。

 

李女士的梦想是,带着这点创业资金,回家开个街边小店,卖卖花沏沏茶,荒度余生。没成想一个证照问题就卡了她三个月。百无聊赖想去看场电影,却发现小城市的票价居然贵的离谱。跟朋友推杯换盏,从饭店出来已经夜深,忽然口渴,却遍地也找寻不到一个24小时便利店……

 

我没有贬损家乡的意思,只是,在外漂泊的旅人们,翅膀习惯了飞行,身上早就刻满了异乡的“烙印”。我们以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但思考方式,还是出卖自己。

逃离北上广深,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仔细研究,这句话,其实跟北上广深并无关系。

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能适应什么样的生活?要跟身体和思想对话。

只要还在人群中生活一天,我们就离不开“社会”这个词汇。社会是关系组成的,关系这个画笔,才是真正描绘我们个人形象的工具。

心中有田园,哪里都是家乡。

 

上个月回济南参加同学聚会,聚会场所选在了郊区。酒多了的我想喝杯咖啡,走过一条条黑暗的马路,只见到了一间停止营业的“肯德基”餐厅。我慨叹,济南郊区的肯德基,服务还是跟不上趟啊。同学听了泰然说:“就是市区,也没有几家是24小时营业的。”

我惊讶了一下下,看着玻璃门上的U型锁,微笑了起来。

查看交通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