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科樟属有肉桂,常绿乔木带香味;树皮厚实灰褐色,干燥佐料味鲜美;当年枝是四棱形,密被绒毛色黄灰;革叶互生长椭圆,端尖全缘色青翠;下面灰绿有柔毛,叶脉离基三出备;花序腋生近顶生,十几厘米似圆锥;黄绿花小裂片6, 9个3轮是雄蕊;浆果椭圆倒卵形,熟时紫黑色不美。主治腰腹冷痛病,虚寒吐泻和阳痿。”(来自“木头工程师”以前发表的顺口溜)
肉桂作为首批列入国家“食药同源目录”的传奇植物,是较常见的食材、药材和烹饪调料、香料。
肉桂为樟科中的常绿乔木。四季常青,全株有肉桂香气,树皮灰褐色,皮厚常于秋季剥取使用。幼枝略呈四棱形。叶长椭圆形,革质,离基三出脉,上面光滑无毛,中脉及侧脉凹下,下面疏生柔毛。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小,白色,果实椭圆形,黑紫色。
肉桂原产于我国及东南亚地区,适合生长于亚热带的无霜气候。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环境,忌积水、喜酸性土壤。
肉桂的茎(树)皮于秋季剥取、阴干、入药味辛、甘,性大热。能温肾壮阳、散寒止痛。
幼枝(桂枝)能解表散寒、温经通络。
未成熟果实(桂丁香、肉桂子)能温中止痛。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木头工程师”,谢谢!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特作解答:肉桂 属温里药,驰名南药。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树皮,是著名的香料药,为药食两用品种,也是提取桂皮油的重要原料。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以干燥树皮入药。性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壮助阳,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为补命门火、壮元阳之要药。《药性类明》评价:“桂,导引阳气,调和营卫之气,只是辛热助气上行阳道。血为营,气为卫,营卫不相合谐,桂能导引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可见,肉桂止痛重在温经散寒,故有止痛作用。对于实热引起的炎性痛者不宜用。
民间及传统医药多用于以下疾病:1、阳痿。2、宫冷不孕。3、脘腹冷痛。4、腰背疼痛。5、痛经。6、虚火上炎之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7、阴疽、骨疽。8、尿闭不通。9、泄泻。10、气血不足之证。
常用量3一6克。入汤剂,可入丸、散。注意!凡阴虚阳亢者,忌用。出血证及孕妇慎用。本药不宜与与石脂同伍用。肉桂可生热、伤阴、动血之弊,大量服用可致头晕、眼花、口干、鼻衄、尿少和尿血。
主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桂皮醛及少量的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另含鞣质、粘液质、树脂等。具有增强消化机能,排除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有扩张血管和抑菌作用。
明白了吧?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点赞。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肉桂可以温肝肾,祛寒止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收载了肉桂这个中药,它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内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肉桂性大热味甘辛,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的作用,主要用于阳瘘宫冷,腰膝冷痛,肾虛作喘,虛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痛腹痛,痛经经闭。每次使用1-5g,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现代研究表明,肉桂的主要活性成份为桂皮醛,具有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坏、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等作用;另外还有有抗血小板、抗凝血酶作用;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抗菌、抗胃溃疡等作用。它能够能促进肠运动,增强消化机能,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因此,肉桂对于痉挛性的疼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于其他性质的疼痛作用不大。
如果感觉内容对您有用,请进行点赞或分享,感谢~~
点击右上角关注~ 获取更多医学相关知识,让你在医学的道路上少走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