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你知道中国农历的节令吗? 有何来历?

> 城市

你知道中国农历的节令吗? 有何来历?

1032人浏览更新于 2023-05-28 07:34:16
回答
共5个回答
2019-08-05 19:54
+关注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表示节气和气候变化的节令,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而计算的,根据斗柄绕东南西北一周为一个周期,也叫一岁,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分四季,每个季有6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反应的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指导人们耕种乃至生活的重要准绳。

古人对二十四节气非常重视,很多节日都是源于节气的,而且到了一定节日会搞一些相应的祭祀活动或相应的民俗,延续至今的节日如清明等。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就普及二十四节气,当时有一个顺口溜叫做: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而以上的顺口溜,只能够让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却反映不出每一个节气的气候变化。

那么我今天就来普及一个来自我们北方农村的谚语,让你一听就能明白每个节气是怎样影响我们农业的生产生活的。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驻,小满雀(qiǎo)来全;

芒种开了(liǎo)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放秋垄),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寒;

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大寒整一年。

怎么样? 这样的节气歌是不是就完全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了呢?不仅如此,现在我们所说的生辰八字,也就是干支历,干支历的月份就是根据节气来制定的。

2019-08-05 14:22
+关注

正月初一:元旦,元日,元朔,元正,元春,元辰,正朝,三朝,改旦,三元,岁朝。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霄,元夕,元夜,灯节,上元。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令节,上除。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天,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午日,蒲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宁岁。

每月初一至十称“上浣”、“朔”、“旦”、“额。”

每月十五称“望。”

每月十六称“既望”,“望后。”

每月末日称“晦”。

每年清明节前一至二日为“寒食节” 。

2019-08-05 23:11
+关注

最简单直接说,一年分为四季,

即: 春,夏,秋,冬;

四季分为八节,

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

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廿四节气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

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忙种,夏至,

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

2019-08-05 18:10
+关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天: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天: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天: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农历二十四节令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历法,结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是广大劳动人民多年来从事农耕劳作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2019-08-05 21:05
+关注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观念了,进入战国,魏国人石申编制了一张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关系的星图表,这是全世界第一张星图表,标志着中国的天文学走入一个新时代。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计算,这一周一共是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为方便以 365 天做为一年,每隔四年设一个闰月,使原本 28 天的二月增加为 29 天。阴历则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是 29 天 12 小时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 354 天,比阳历少 11 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后来又用“19年7闰”的方法来设定闰月。目前在科学指导下,闰月设置就更精确了。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几千年以来,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为了方便记忆和传颂,古人还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谣和诗歌。节气谣谚诗歌节气分类节气的安排及含义二十四番花信风各地有关节气的谚语节气谣谚诗歌。民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或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民谚:“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在四川地区,还流传着一首《节气百子歌》:“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夏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查看城市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