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 城市

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1033人浏览更新于 2023-06-03 20:34:51
回答
共16个回答
2020-04-22 14:31
+关注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小学生的更好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谈点看法。

一、要从点滴抓起,促进学生良好养成习惯(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坚持、不断努力、逐渐培养提高的结果。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无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而良好的养成习惯(思想道德素质)则是通过学生的无数美好的言行举止发展演变和培养形成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养成习惯(思想道德素质)表现(言行举止)应该要不论巨细,体察入微。对学生的闪光点,即便是微不足道,也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以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对学生的不足处(不良言行举止),那怕是细如毫毛,也要紧追不舍,及时引导、督促,促使共迅速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素质)得以健康正确地发展和提高。

二、从低要求起步,逐渐梯次提高。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办大事、成大事,就必须学会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能做的事做起。小事虽小,但它也是一种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光彩的闪耀。因此,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能做的事做起,努力把小事、现在事做好,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防患于未然,及时消除不良积累。风起于清平之未,小错也可积成铸成大错。根据这个道理,教师必须要有深刻的洞察学生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轨迹的先见之明知预见能力。要充分考虑各种不良因素的成因与危害;要尽可能地將消积不良因素消除到最低限度;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标本兼治的策略,既要对症治疗,又要预防为主。要防微杜渐,切实增强学生相应方面的免疫能力。

四、优化社会大环境,形成全社会共识。做好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巨大的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凭学校教师在各科教学冲积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家庭的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三军联合作战行动。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下一代,人人都来为下一代的和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认真负责的共识。为此,我热忱希望教师、家长、社会各界的每一位公民都能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引领好、关爱好下一代。要求下一代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要求下一代不去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要求下一代不去看的影视书刑,自己首先不去看。要以自己的美好言行举止去教育下一代、引领下一代、塑造下一代;要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积极引领下一代成长;要用优秀、健康、美好的精神食粮去充实丰富下一代的内心世界,陶治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光明美好、积极阳光的社会大环境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点滴抓起、从低要求起步梯次提高、及时消除不良积累、优化社会大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2020-04-22 08:55
+关注

老师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黄老学说, 右手儒术,讲道理规范。左手法术,教鞭规范。前题是家长不能清静无为,要支持配合,积极有为。才能方可成也。否则一切归零!

2020-04-22 20:24
+关注

“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好习惯的养成则终生受益。

习惯是长时逐渐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生受益;沾染上不良习惯,会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隐患,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应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我认为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细节入手,结合小学生“八礼”引领养成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着眼细节。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可以结合“八礼”进行。

“八礼”指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教师结合以上“八礼”,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从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抓起。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2、积极评价,引导养成

一位教育家说:“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被表扬的欲望。”因此,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在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很重要。

班级的课堂纪律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以前上课时,我经常提醒学生坐好,认真听,多动脑。开始一段时间,这些提醒会引起学生注意,但多次以后效果并不是很显著,持续的时间不长。而后我采用表扬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凡是上课认真听讲、坐得端正的同学,我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某某同学坐得真神气!”“某某同学神速!”“某某同学字写得真漂亮!”……

平时,我利用“儿童成长自律评价表”记录着学生的日常,每周进行一小评,每月进行一大评,我也会适时给予有进步的学生小礼物进行奖赏,学生受到鼓励,在德、智、体、美、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3、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作用,因为在小学生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

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随手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4、增强合力,家校联手促进养成教育

我们常听说5+2=0的说法,意思是说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5天,难以抵挡家庭消极的周六日2天。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巩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我班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周就会领到一张“我的假期习惯养成表”,由家长引导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校齐心协力,小学生养成教育效果更显著。

我的假期习惯养成表(六年级)

(表格详细内容见下图)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2020-04-21 21:09
+关注

谢谢您的邀请。作为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是非常有优势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对来说更听老师的话。要帮助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我有如下建议:

1.教会家长,每天孩子回家,首先询问孩子“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吗?”,这样孩子就会回忆在学校期间快乐开心的事情。每天强化这样的回忆,孩子会觉得上学很美好,也容易培养孩子乐观的人生态度。

2.老师和家长配合,一起监督孩子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完成家庭作业。而不是回到家以后,玩玩这个,吃吃那个。学霸的习惯养成,大多是在小学。我要求孩子放学2小时内必须完成作业,做不完也不让写了。之后的时间1~4年级每天完成50道口算题卡,每周每门课1~2张卷子,自行检查,我批改发现的错题,错一道罚五道。这样就使他养成了自我检查的习惯。扎实的计算功底对将来理科学习非常重要。后来,我问一个孩子考入浙大的家长,她孩子小时候跟我的方式基本一致。

3.小学孩子的业余时间相对充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刚开始陪着孩子一起读故事书,然后让孩子把故事情节复述给你听,既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的记忆力。后期当他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让他看故事书,有的人说,我家里没有阅读氛围。我的做法是,除了日常陪读外,每周末抽一个下午带孩子在书店度过,因为书店是阅读氛围最浓的地方。

另外,当孩子能按既定的规范做时,要及时给予赞扬,这样可以激励孩子把这些习惯固化下来。




2020-04-22 15:55
+关注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作为教师,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老师要从小处入手,循序渐进。

1、帮助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让孩子课前准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上课时要端正坐姿,鼓励孩子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小学生精力集中时间比较短,老师要不断变换讲授方式,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2、帮助孩子养成课下认真预习的好习惯。预习是孩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给孩子提出明确的预习内容,比如生字新词,可以让孩子先通读课文,找出来,然后自己通过上下文、字典,先行理解了解。孩子预习效果好,再上课,孩子就会有“一览众山小”感觉,久而久之,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与日倍增。

3、帮助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和家长做好沟通,每天孩子做家庭作业大体需要多长时间,预习需要多长时间,提前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配合好,不能让孩子养成做作业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4、帮助孩子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学贵有疑,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小学生好奇心强,很容易对问题产生质疑。作为老师,要保护好孩子的这种探究精神,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勤于思考,主动探究。让孩子在问题中培养学习兴趣,在问题中思考、成长。

小学生,如同幼苗,及早养护管理,事半功倍。作为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注意培养的习惯也不仅仅是以上所列举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好,相互支持,随着孩子年龄段的不断增长,不间断的严格要求孩子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毕竟良好的习惯将会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0-04-26 17:10
+关注

一、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真正的困难来自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对“问题家庭”和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可能会占据班主任工作的80%,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酷的现实。

二、与家长求“同”存异。通过召开家长会,通过去家访,通过家长的来访,通过与家长通电话等,向家长传递一个共同的、最朴素的愿望,即老师和家长要一起努力,让孩子自己,在将来能过上良好的生活。告诉家长,什么是良好的生活?让家长体悟:他们目前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方式真的能让孩子自己,在将来能过上良好生活吗?

三、明确必须培养孩子的十大能力或十大习惯

教师和家长必须联合起来,坚决培养孩子的十大能力或十大习惯。

1.遵守时间、利用时间的能力;2.卫生、干净、整齐的习惯;3.合理锻炼身体的习惯;4.文明、礼仪的习惯;5.男、女生规范交往的能力;6.安静、专注的能力;7.初步规划人生的能力;8.有担当、认真负责的能力;9.控制情绪的能力;10.长期积累、不怕麻烦的能力。

结论:

要让家长明白,家长的认真思考、家长的身体力行,加上合理的学校教育,可以达到送孩子去上学的目的:让孩子在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且让孩子在将来,能过上良好的生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2020-04-22 12:39
+关注

一名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一定有一个培养的过程,需要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促进下逐渐形成。主要因素如下: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形成的动力基础;

一个人在某个方面要养成某种习惯,就意味着要改变这个人在这一方面原有的心理和行动惯性,重新形成新的常态性心理趋向和行动轨迹,这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拿出很大的毅力。

此时,就需要加强对这个人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阐明新的习惯对于实现理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激发这个人对于养成良好习惯的自主性和紧迫性。

2.教师和家长的提醒、督促、引导,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必要条件;

小学生虽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愿望和想法,但缺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毅力。而养成良好学习惯是需要下很大决心,拿出很大毅力的。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多观察、多指导、多督促,帮助和提醒学生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习惯。

3.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举措;

学生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愿望,有付诸于行动的决心,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这就等于成功了一多半。

如果再教给他们一些低耗高效的方法和途径,就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达到效果和目的。比如,可以让学生制定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循序渐进完成最终目标;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自我激励、自我暗示的一些方法,帮助他们克服焦虑情绪,重新振作起来。

虽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简单,不容易,但一旦养成,真得会让学生在平时学习时事半功倍、提升迅速,有的良好习惯甚至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所以作为学生的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020-04-22 12:13
+关注

鼓励学生勇于发言

学会倾听,善于思考

专心听讲

2020-04-21 22:17
+关注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习惯和性格多变的时期,养成比较好的习惯和性格可以终身受益,而家长码帮助和引导就显得非常重:其一,尊重孩子的天性。贪玩、调皮、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不能压制,否则,孩子内心的喜怒哀乐无法释会形成逆反心理和反常行为;不可放纵,否则,孩子会沿着快乐、轻松的轨道往下滑,逃避担当、责任和约束,特别是学习这种苦差使。其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性格首先得让他(她)明白什么是好的习惯和性格,作为家长在饮食起居、接人待物、学习工作等方面要明确告诉孩子怎么做,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多参与、多观察、多体验,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扫地、倒垃圾、吃饭等小事做起。其三,家校互动,正向引导。小学阶段孩子年龄还小,学习的功课也不复杂,但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简单,自尊心、好胜比我们想象要强。作为家长要和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对孩子任何积极向好的行为都要予以足够的肯定和支持,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对其不良行为不可简单粗暴进约指责,而要耐心予以纠正。其四,双重身份,多重角色。孩子是自已的,也是社会的,作为家长有批评、教育孩子的责任,同时又有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和社会主体的义务,在做孩子家长的同时,也要善于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平等对话,相互沟通,埋下孩子独立思考、决断的种子。其五,保障基本条件和要求。孩子的成长需要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学习用品、参加公共活动、必要的旅游等,不能让过于恶劣的环境条件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或形成自卑心理。

2020-04-22 18:02
+关注

作为老师,我们合理地帮助小学生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比较积极,老师在班级里还会进行适当的表扬,同学们都看得见,这样的习惯养成活动是比较有效的。

那么,老师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呢?我们从国家规定的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莱进行。

1 德

良好的品德离不开德育活动的培育。元旦,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新的一年开始,我们可以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计划未来,开启美好的生活。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计划,对计划进行个性化设定,并跟踪、提醒,让学生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参与家庭的规划,起到积极的作用。新年习俗的活动如剪窗花、写对联、贴春联、拜年礼仪等,让学生理解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参加默哀仪式、端午节观看龙舟大赛……通过各种节日的形式,让小学生了解中国人礼仪之邦,也是不错的选择。

2 智

在学习上,养成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发言、勤于思考等习惯也是很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每周量化考核,评比“发言积极分子”、“书写小能手”、“优秀组员”等方式,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3 体

通过参加学校的各项运动挖掘榜样,平时的跳绳打卡、仰卧起坐打卡等活动培养运动技能,提高免疫力,强壮体魄,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4 美

学会欣赏身边的美的事物,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校里可以开展“红色经典”电影赏析、“谁是最美丽的人”评选活动、“我的爸爸妈妈”绘本阅读等活动,让孩子通过现象看本质,逐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5 劳

这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来进行,见效快,要持续进行。如“我是家中小主人”的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的义工活动、“小厨神争霸赛”的美食活动、各种公益活动等,都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受益良多。

我们通过举行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长期有效地开展,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2020-04-22 00:55
+关注

【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孔老夫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孩子在少时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老师给学生们播下一个行动,让孩子们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个性,播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怎样帮助小学生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我的观点如下:

1:教师要对小学生多鼓励引导少批评。小学阶段重在习惯教育的养成,需要养成的习惯有:良好的坐姿书写习惯、讲卫生懂礼貌的习惯、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爱好阅读的习惯等。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毕竟小学生还小,自控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很多习惯需要慢慢培养和鼓励引导。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在各方面的表现,若有不足之处,要耐心引导鼓励学生们改正。小学生听话,特别是听老师的话!亦师亦友,既是学生们的老师,又是知心的朋友!

2:得到家长的配合。作为老师,可以不定期的把学生最近的表现告知家长,得到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可以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3:榜样的力量!为班为单位,班内定期公平选举各方面表现优良的学生,作为班干部、给予表扬奖励等,提高互相学习的氛围。

好习惯,好方法,才能有好成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也欢迎有不同观点的朋友,进来评论!

2020-04-22 16:10
+关注

一、什么是教育?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生活即教育。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教育即帮助他人。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教育带来自信与快乐。

总结一下,教育是通过生活,帮助被教育的人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并且带来自信和快乐的好习惯。

 

二、教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教育?谈谈教育的重要性。

1) 教育的第一个关键功能:灌输知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尤其关键。这个时期的儿童,自学能力是最弱的,需要通过在校教育,完成知识积累的第一步。

(2)教育的第二个关键功能:培养能力。

通过教育,培养儿童的思考及创造能力。语文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数学培养儿童的计算与分析能力,科学培养儿童观察与动手能力等等。

(3)教育的第三个关键功能: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4)教育的第四个关键功能:发展与影响历史文化。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三、小学生的心理状态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有:

1)  顾此失彼

小学阶段,经常出现“聚精会神的写作业时,又忘了坐姿”这种顾此失彼。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爱走神,和别人讲小话是小学课堂普通现象。

2)  粗心大意

做错的题,再做一遍又能做对,明明可以打100分,结果算错了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只有98分,即家长与老师嘴里的粗心大意。这个时期的孩子专注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心猿意马,左思右想。

3)  可塑性强

小学阶段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大脑结构逐步完善,各色脑功能过程时间综合缩短,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4)  学习能力好

小学阶段的儿童求知欲旺盛,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捣蛋和破坏是这个时期最典型的行为。

四、老师如何引导

经过对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特征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个时期,正确引导好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1)  课堂教育

首先定制课堂规则。

新学期第一堂课即规则宣布课,老师强调课堂纪律。比如:老师来上课要起立喊老师好,上课时坐姿要标准,不允许找同桌讲小话,不允许上课时间削铅笔,老师提问要大声回答等等。

其次有意引导孩子提升各项能力。

课堂上要适时抛出问题,切记不要总是自演自说。通过互动来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加强孩子们的专注力。比如:朗读课文前可以提问孩子们如何才能朗读好课文,让孩子积极参与思考;朗读完课文可以提问孩子们课文里哪一句话你认为写得最好,让孩子始终把注意力放在朗读课这件事上。

还有借用优秀、先进鼓励落后、一般的孩子。

小学阶段儿童的发育参差不齐,感知比较笼统,不精确。这个时期,切记一棍子打死。可以采用夸张式教育方法,孩子做对了夸张地表扬他,让孩子增强自信心。

还可以通过名人的故事来促使孩子们积极向上,多讲正能量的东西,帮助孩子们养成开朗明亮的性格,以及树立偶像。

 

2)  课后教育

小学老师除了要关怀孩子们上课的情况,还要关注孩子们下课的情况。教育孩子熟读小学生行为规则,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针对小学生打架,说脏话,乱拿别人的文具书本等不良行为,老师要制定奖罚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先礼后兵,先有制度后有执行,老师们要让孩子们从小心目中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破坏规则,就会受到惩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遵照社会法则,不会去触犯法律法规。

一个人的小学教育对于长大后的行为准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小学生行为规范习惯的养成。

 

3)  人文关怀

小学老师的角色很复杂,亦师亦母,特别是一二年级的班主任。他们肩扛重任,不仅要在知识积累上提升孩子,还要在生活上关心孩子。

所以,这个时期的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情况,要比初中高中时期要多得多。

如:孩子不写作业,老师第一要问原因,找原因。找到原因后,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是家庭的原因要找家长反馈沟通解决。是孩子的原因,引导孩子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孩子自觉建立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

孩子受委屈了,及时帮助他疏导心理。

孩子爱了欺负,及时帮助他,不让下次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给孩子的感觉,老师时刻都在关注他,关心他,给予他安全感。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老师们一定要正确引导,布置一定的识记任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为他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等,从而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认识事物,建立时间概念等良好习惯。

2020-04-21 20:48
+关注

家长先积极配合再说。

2020-04-22 05:40
+关注

老师要每天不间断地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象刷牙,洗手,坐姿,等等。

2020-04-22 06:46
+关注

每天不厌其烦的给学生讲,养成好习惯对他们将来的好处。发现不听话的学生还要及时纠正,但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2020-04-21 21:00
+关注

我认为小学习惯的养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不断强化,二是明确的要求。

不断的强化可以让小学生印象深刻,而明确的要求不至于让学生认知混乱。

查看城市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