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盼着过年穿新衣服,吃糖果,发压岁钱,当然过年最好玩的就是放鞭炮了。
每年杀猪,屠夫把猪鬃留下,我拿到集市上买成钱,然后再买几串鞭炮。一百响的浏阳鞭炮舍不得一下子放完,就拆开来一个一个放,一串鞭炮可能放一整天。
影响最深的就是自己制作双鱼灯笼了,完全是自己揣摩。先把竹子破开,用煤油灯烤软,绑一个双鱼的造型。然后用纸糊住,自己用毛笔画出鱼鳞,鱼眼睛,在里面放上蜡烛,一个双鱼灯笼就做成了。然后提着灯笼在村子里转悠,会吸引很多孩子的眼球。
大年初一起来捡没炸响的炮仗,一手拿根香,一手炮仗点着赶紧扔出去。一起在一起赌博,必须一毛起的。输的钱不够拿糖凑。
小时候过年和爸爸一起冻冰灯。把水桶里装满水,放外边冻,冻好了就把冰坨子倒出来,在冰坨子中间打个洞。过年的晚上往冰里放一只红蜡烛,那摇曳的小亮光现在依然能很清晰的回忆起来。
我和弟弟还会把家里买的挂鞭拆下来一个一个的拆下来几个,然后把里边的火药都倒出来放一小堆,就是最简易的烟花。扔个火柴过去就呲花了。真的很好玩。
还有六七岁的时候,和一群小伙伴捡些破车胎之类的,大晚上点着了拎着的在街上跑着玩。现在想起来那时还真是胆大,就那么在大街上玩火。
小时候都是盼年,盼啊盼的。只要换了新日历就赶紧找到过年的那一页折起来,一天一天的数着日子盼过年。现在的过年和那时的心情已经截然不同了。那时过年的仪式感也更强。
放鞭炮,吃糖人,提灯笼,逛花街
放烟花,现在烟花管的比较严。偷偷的玩 熬夜晚上跟朋友一起放烟花
小时过年的事例例在目,当时的状况是经济状况差,每家每户状况不一样,富裕人家买新衣,割肉买菜,买鞭炮过大年,而我们这些困难家庭只有买些鞭炮,粗衣谈饱来放炮过年了~
放鞭炮,守岁,吃饺子里的好兆头
鞭炮 打雪仗 还有玩具枪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家物资匮乏,但年的味道很浓。大年初一早早起床,迫不及待地去给长辈拜年,说声过年好,长辈就给个一两角的压岁钱,然后把瓜子糖啥的装满一兜,喜滋滋地去下一家拜年。收到的糖、瓜子舍不得吃掉,藏了起来。
小时候虽然物质上的不到满足,但年味却十分的足。年三十上午贴福字,贴春联,下午就准备去上坟,回来之后睡一觉准备吃年夜饭看春晚,当时还在老家,家里有个院子还能出去放鞭。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年味也越来越淡了,虽然还是干以前一样的事,但怎么也没有以前的那种感觉,住起了高楼,晚上不会在院子里放鞭了,春晚也别手机取代,不在认真的看春晚,大年初一去拜年也只是说一声就走,纸质红包也被微信支付宝代替。
小时候过年玩得最多的就是擦炮,炸泥巴弄个泥巴团丢水里当水雷
小时候玩跳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抓石子,玩冰棒棍,收集糖纸,泡泡糖等等。
放鞭炮,逛庙会,炸唐球
放鞭炮,纸片拍,
去整个村庄捡没有响的鞭炮,打小霸王游戏机,打弹珠
放烟花,去古文化街
玩玩鞭炮啊,偷吃糖果啊。等着爷爷奶奶给压岁钱
小时候过年经常玩炮,各种各样能买到的炮,还有捡的长串鞭炮没炸的。还有气球;还有可以荡很高的秋千;羽毛球,乒乓球。别的不太记得了
八零小时候过年,家里蒸馒头,炸丸子,炖肉,跟朋友出去在街上表演节目,很开心。
大年初一起来捡没炸响的炮仗,一手拿根香,一手炮仗点着赶紧扔出去。一起在一起赌博,必须一毛起的。输的钱不够拿糖凑。
小时候比起现在的过年,虽然物质条件不太好,但是脸上洋溢出来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那时候在农村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坐在房顶看烟花,去小卖部买摔炮,各种各样的烟花,还有爸爸妈妈买的灯笼,那种放电池的小灯笼,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呢,晚上的时候就会特别开心的在外面拿着灯笼玩耍,想想都好怀念……赶上下雪❄️还去堆雪人☃️现在长大了过年却变成了一种压力,害怕被催婚,害怕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