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说话不要太复杂。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 差别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完全消灭差别是不可能的;人类历史就是个不断更替差别的过程。所以,想过怎样的生活,每个人都在选择之中。追求富裕的人,都在努力;选择贫穷的人,都很懒惰。能够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可以例举穷人变富人的典型人物,如:马云、曹德旺等)。 孩子现在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做父母的要力争把坏事转化成好事。因为,贫穷可以成为孩子加倍努力的动力。 让孩子知道: 他/她现在的“因”,就是未来的“果”; 父辈因为选择失误,努力不够,才变成了现在的穷人;如果孩子因为羡慕别人而自卑,也只会使自己变得更穷;如果孩子希望自己将来过富人的生活,那就得吸取父辈变穷的教训,发奋读书学习,积极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努力到位了,孩子将来就会成为他/她希望的富人。到那时 ,别人就会反过来羡慕你的孩子。那些富人的孩子,现在虽然各方面条件比你的孩子好,但是,如果他们不努力学习,坐吃山空,将来也会变成穷人的。
世界万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相比较往往表现在矛盾的两个方面。比如共产党和国民党,共产党军队武器不如人,士兵穿着不如人,但共产党胜利了,原因是正义、自信。人和人之间也一样,从衣着打扮看,有的人光鲜靓丽,有的朴素得体,还有的人不修边幅,但内在气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同样学校里孩子们在一起,难免存在外表比较,无非是衣着、书包、文具、玩具、零食等,容易互相攀比。这样难免个别孩子产生自卑,觉得不如人。这是完全要不得的。
那么孩子们在学校应该比较什么?显然,孩子在学校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最内在的最核心的,谁的学习好谁的威信就高,谁就赢了。所以很自然地引导孩子应比学习,而不应被表面迷惑。应指出互相攀比是社会庸俗之风,是没有出息的表现,正常的风气应是好好学习一心向上,向优秀学生看齐才好。所以要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集冲到学习上去。
第二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大人言谈举止不羡富不攀贵,勤劳善良,家庭充满温馨互爱,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要鼓励孩子除搞好学习外,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锻炼自己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和同学友好相処,开朗阳光乐于助人。这样只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生活,自卑感自然会消失殆尽。
下面讲我曾经一位学生,家境贫寒,衣着和吃饭都不如人,难勉受纨绔孑弟嘲笑,但他不在乎,一心一意搞好学习。他积极参加升旗演讲,其作文多次在校刋登载。数理化都能超前学习,老师还未讲,他已把作业做了。班里演节目他自编自演鼓书,很感动人。他长的瘦小,但体育也不输人,男子3000米年级冠軍。2002年高考他一举考取北大应用化学系。在北大期间,作为学生代表他四次进人民大会堂,也是非常优秀的……。他是同学们不搞攀比立志学习成材的一个典范。
学校里孩子们攀比现象的确很严重。
一般不至于导致自卑,你的孩子之所以会变得自卑,是因为他在意了,而且是过分在意,完全忘记了自己学生的身份,注意力和关注点用错了位置。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到学校求学是求取知识的,学校不是谁的秀场,不是比吃比穿比谁有钱的地方。
不过,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直接说孩子这样攀比不对,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你是理解他的。
首先,你要肯定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夸奖孩子:“宝贝,妈妈(爸爸)想要恭喜你,恭喜你长大了!因为你已经知道爱美了,有了自己的审美观了!而且,妈妈(爸爸)非常理解你,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也要告诉孩子:我们的家庭实际经济状况决定了爸爸妈妈不能给你太过殷实的生活,能给你的只是这样普普通通的日子,而这一切不是你的错,所以你没有必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低人一等,因为他们的一切只是他们的父母给他们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们只是比你幸运一些。只要你穿的干净整齐,简单大方,行的端,做的正,好好学习,一样可以抬头挺胸。你就是你,独一无二!
其次,你得让孩子明白,他上学是为了学生的身份;而他当学生是为了求取知识,请他不要忘了自己当一名学生的初衷。他是求学的,别的一切都是浮云。于同学,和睦相处;于老师,遵从教导就好。在爸爸妈妈眼中,你认真努力的样子是最美的,我们会因你而自豪。
最后,可以跟孩子说,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奋力拼搏,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只有成功了,才可以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他们的路终究也要自己走,父母不可能永远支持他们,如果他们不努力,未来他们也只能仰望你。
鼓励孩子:爸爸妈妈期待着你的蜕变,你永远都是我们最爱的宝贝,我们的怀抱永远为你张开。爸爸妈妈一直都在!加油!孩子!
他们比什么,是比自己的衣服是名牌?是比自己家住的是大别墅?是比自己的玩具都别人的贵?是比自己的学习用品更高级?是比自己那么有钱学习还比别人好?然后呢,除了这些还在比什么让自己更加有优越感呢?好像孩子自己也想不到还有哪些东西要拿出来比。
孩子为什么会自卑呢?是因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及别人富有的家庭没有能力买自己要想的东西而自卑。这个其实我们家长平常没有给到一个正确的引导。
我记得我女儿在二年级的时候,她有个男同桌家庭条件可能好点,我们家里是普通的工薪家庭。我女儿见他一支还剩三分之一的铅笔,同学就丢垃圾桶了。女儿去劝他,她说:“这笔还可以用好几天呢,不能丢?\"男孩说:”没事,我家里有得是钱,我家是住大别墅的?“女儿说:”那也不能丢,关大别墅什么事,关有没有钱什么事,那些与你有什么关系,那些都是你家人挣来的,你和我一样在上学一分钱没有挣着还浪费,这是不对的。“女儿回到家说给我听,我觉得她像个小大人一样,说得特别的棒。
平常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比较多,我们会聊各自身边的事情。我们时常告诉她:幸福不是外在的条件好就一定幸福,一定要内在感觉幸福才是真的幸福,比如爸爸妈妈是你最好的朋友,我们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还会告诉她:一定要鼓着掌接受世界上一定会有永远比你强的人,永远比你漂亮的人,永远比你富有的人。你不需要去比较了,你的善良足够使你得到很多的快乐!
攀比心理可以说人皆有之,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社会单元的多元化决定了孩子之间确实存在一些硬差异,孩子敏感的感知能力不可能意识不到,比如物质方面的攀比,主要以孩子自身为主体的,是孩子感受到差异后的一种行知体现,包括零花钱多少、高档手机、名牌衣服、车接车送等等。
首先第一条,孩子的攀比心理很正常,其实它更是孩子一种追求美好事物的萌态自然体现,这里面并不是一味的消极因素,在于如何引导!
既然确定这种思想里面有积极因素,那么就应该想办法提倡引导孩子的积极思想,克服消极思想,那么如何引导呢?
当然,你必须跟孩子讲清楚:各个同学家庭条件肯定存在差异,造成相互攀比也没有错,而且,好的东西谁都想拥有,这也没有错!第一步承认现实。
第二步:跟孩子讲清楚,他的攀比对象拥有的东西,是他的父母或别人给与的,而不是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父母的义务,是给予你们足够维护你们成长所必需的东西,你们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会创造财富,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你们成长期间,父母能给予你们的,只是为了你们更好地成长,更快增长本领,而不是给你们更多的现成的东西!如果伸手就能拿来所有的东西,惰性就会悄然而至,总有一天会失去依靠,才发现自己根本什么都不会,甚至养活不了自己,所以,依靠自己得来的东西才是值得攀比的东西!期间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通过劳动做一些工艺品、玩具,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感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快乐!还可以对孩子的劳动进行一些物质奖励,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快乐和满足!这样,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思想的感受可能胜过一味地指责百倍、千倍!
还有一种情况,攀比心理实际上是父母教给孩子的:
有一句流行语就是:成长中邻居家的孩子。
父母本身有攀比的思想,孩子受影响是肯定的!
实际上,“看看人家谁谁谁,再看看你!”
这句话应该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巨大,最讨厌家长无端指责,和别人攀比,还有就是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如何如何,哪怕是夸奖!自然孩子日常遇到街坊邻居就尽可能躲着走,尤其讨厌被问到:成绩如何?考了多少分?等类似的问题!
所以,攀比根源在社会,在父母,社会我们无法改变,那就从自己做起,给孩子做好榜样,最起码不要在孩子面前以攀比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
应教育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要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穿着上盲目攀比。即使家庭条件允许买名牌衣服,也要讲究穿着的环境,上学时以穿校服和其他朴素大方的服饰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穿着上产生优越感,而能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
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态,说实在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我们成人。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比如努力多挣钱、努力考一个好学校、努力获得奖项等等。人前进的动力,不就是为了得到好的生活和得到他人的尊重吗?攀比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心态,关键是如何把握。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争取该争取的,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1.要知道孩子为什么攀比,在评价一个孩子攀比心是不是强烈之前,我们还是要仔细追溯一下导致他攀比的根本原因。
比如说,是因为周围的同学比较追求物质享受,而孩子很从众;还是因为他缺乏自信心,想靠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来弥补;或是性格敏感,太在意自己的形象;或者是因为他受到了同学的嘲笑,从而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等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引导,不能一味地打压,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他的要求不仅在家庭中没有得到满足,心理上还受到负面的刺激,也许他会寻求外界的“帮助”,这样很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现在的很多电视广告都在宣扬物质享受和所谓的“光鲜靓丽”,我们要和这些并不实际的宣传做斗争,教育孩子脚踏实地,不盲目攀比并不容易。所以,还是盼望媒体能够负责任一些。
不知你们平时都给孩子买什么书籍?以前我从未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也跟孩子说过要多看书,多学习,充实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做一个“绣花枕头”,可是说实在的,在选择阅读的内容上还是很有限,除了那些学习辅导和少部分名著。但是孩子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能吸收各种各样很多东西。我现在不怎么管他能看什么书,不能看什么书,我只给他一份长长的书单,在每个书名前面画上星星,星星越多,代表这本书越值得阅读,在我推荐的这些书里甚至有漫画和武侠。孩子很爱看书,自然也就不会整天琢磨外表或其他的事情了,“只要过得去就行!”这是他的原话。我想,我给他的足可以让他受用终生了。攀比这件事情,我想他肯定会很明白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孩子对美的认识往往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如果妈妈说:“女儿穿这件红色衣服真漂亮!”那么孩子就认为穿这件衣服很美,天天穿着不肯换。如果父母的审美情趣低下,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那么孩子当然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
孩子追求名牌效应的心理,除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外,也与有些家长自身的审美观、消费观有关。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买高档衣服,甚至买金项链、金手镯,这是应该的,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价”。殊不知,这些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误导。
攀比的害处人所尽知,在这里就不过多地分析了。但是,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更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因此,我们认为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最重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生活及处事方式,是最利于身心健康的正常心态。
攀比的心里目前愈演愈烈!家长都不希望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最大能力甚至超过自身能力去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导致很多普通家庭或贫穷家庭培养出了新一代的“富二代”,这也和当前超前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在思想上更加贫穷!这才是最可怕的!
家庭教育最重要,首先,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不虚荣、不与人攀比,在孩子面前讲话避免用金钱来衡量物品的真正价值,而看是否真正需要;其次,让孩子用知识、才艺充实自己,让自己有自信,而非物质,这样滋养出的孩子就不会介意别人用什么穿什么,而会欣赏别人内在优秀的地方。
感谢邀请!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个人经验来说,吃穿用都差不多,孩子间的比较更多是来自于家长。自信的方法更多来自于成功。学习则更重要。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攀比。但是必需品绝对不能少!特别是零花钱该怎么花是个关键!
告诉孩子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知识、乐观、快乐。也许今天你的物质比不上别人,但是你可以提高你的精神富有,总有天你会拥有更多。请关注头条号大眼DY,或者微信公众号“大眼亲子阅读”,每日都会分享和详解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绘本和书籍,陪孩子一起阅读,享温馨亲子时光。用最美的语言,最温和的方法,指导孩子。
谢邀!
①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②你是想和漂亮衣服生活,还是和爸爸妈妈生活?
成绩比下去就不会自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