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如何提高孩子的审题能力?

> 交通

如何提高孩子的审题能力?

1046人浏览更新于 2023-06-01 04:23:57
回答
共3个回答
2019-10-16 19:25
+关注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下面以数学为例:

  • 有的学生解题时急于动手,从而忽视隐含条件,结果不是漏了这点,就是混淆了那点;
  • 也有的学生看到稍长一点题目就很茫然,没有解题方向,甚至根本不愿意去看题目;
  • 有的即使题目不长,但由于阅读水平,问题表征能力,联想水平以及数学知识的限制,不能读懂题意,或找不到关键词,理解发生偏差,导致审题失败,从而解不出这道题

1、什么是审题?著名数学家罗增儒教授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弄清问题”不仅首先存在于解题工作的开头,而且继续存在于思路探求的过程中和解法初步得到后的反思里。没有后续的“弄清问题”思路会中途受阻,认识会停留在表层或现象上。

(2)“弄清问题”不仅要弄清条件、弄清结论,而且还要弄清条件与结论的基本联系(更具体、明确的联系由思路探求去完成),及题目的关系结构。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是组成这个结构的、不可或缺的两类原材料。

(3)“弄清问题”不仅要弄清题目的浅层结构,而且还要努力弄清题目的深层结构,这个深层结构有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还常常可有不同的表征,不要毕其功于一役。

(4)“弄清问题”不仅要获得题目的解,而且寄希望于对“解”的进一步分析而增强数学能力、优化认识结构,提高思维素质,学会“数学地思维”。

2、审题的5个环节

(1)清楚题目已知条件包括隐含信息和结论

  • 己知条件有些是外显的,通过读题就能理解;
  • 有些是隐含在文字叙述背后或数学式子之中的,需要解题者通过分析去发现、挖掘和识别,加以显性。
  • 所以,在审题阶段能否挖掘出隐含信息将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成败,是审题的重要环节。

(2)用数学语言表征题目中的信息

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常常依赖于对在审题过程中对问题的事宜表征,不用的表征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就有不同的要求和难度。适宜的表征可以减小运算量、缩短思维过程。因此准确、适宜的问题表征是数学审题的关键。 如,求三角形面积,往往需要作出高线,而一个三角形高线有三条,高线怎样选择。普通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并没有去作出任何一条高线,第二个问题是随意选择一条高线,导致思维受阻。再比如,对于复杂应用题,优生往往通过画图、列表等形式描述题中复杂的数量,弄清各种数量间的关系。

(3)模式识别(回想、联想、猜想)

在充分理解和用数学语言表征题目信息的基础上,判断出问题所属的类型即模式识别。正确的模式识别减少盲目尝试的可能性,提高解题效率。

学霸在一些问题情境中,凭借他们以往所积累的知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够识别出一些熟悉的东西。而这些熟悉的东西就是存储在优秀生头脑中的模式,与头脑中的模式联系并进行归类使得优秀生能够明确题目所属类型,从而准确、快速地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关键,解题效率高;而普通生面对他们熟悉的问题情境还能够识别出问题所属类型,进行正确的模式识别,但是面对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时,由于普通生头脑中缺乏相关的解题经验,则很少能够识别出问题的类型,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解题效率相对较低。

(4)寻求未知与己知的联系

在寻求未知与己知的联系方面,有顺推法、逆推法和两者相结合。顺推模式的思维路线是:己知一可知一欲知。逆推模式的思维路线是欲知一需知一已知。

学霸在审题时能够时刻注意抓住己知与未知的联系,灵活地选择推理方法——顺推和逆推,从而搭建好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优秀生在对待较为容易或比较常见的问题时,一般是釆取顺推的方法搜索信息,在遇到较为困难或不太熟悉的类型题时,优秀生能注意灵活运用顺推法和逆推法,使两种方法相互交替从而实现已知与未知的联系,使问题顺利解决; 而普通生在审题时往往不注意抓住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在解决问题时比较多釆用由已知向前推的方法或从只关注目标解题,但却不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所以无法实现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常常出现盲目搜索信息的情况,特别表现在相对复杂问题情境中,致使导致审题失败。

(5)审题反思

审题反思就是对审题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数学问题的审题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解题者不断地对所发生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随时加以必要调整的过程。比如,是否有另外的情况需要考虑进去等。

3、一些建议

(1)平时的作业和考试按照如上5个环节进行审题

(2)编织好自己的知识思维导图,做到知识的有序和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勾画图中关键信息,标注题目中的数据

(4)罗列由已知能产生的结果;

(5)多回想、联想、猜想

(6)掌握好画图和图表方法去分析复杂应用题

2019-10-16 18:48
+关注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今日头条周Jin萍,在平时批改孩子的作业与考卷时,我们常常会发现答题的错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培养起孩子们认真审题的能力。有些孩子,要求他们订正错题时,只要老师或父母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便会马上反应过来,再重新做一遍,就能做正确了。责怪他们粗心,提醒他们注意,都没收到多大效果。于是每次的试卷分析中总会存在一个话题,就是孩子的审题能力薄弱。

孩子的审题能力薄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呢?

一、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1、知识储备少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在读题中往往会遇到不认识的或者是不理解的字。于是便有了“读半边字”或者索性就跳读的现象,导致弄不清题意;即使能勉强读完的,但或者停顿错误,或者不明白字词意思,也会弄错题意。

2、消极的心理因素

孩子在审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心理障碍,主要表现:

①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也可称为思维惯性,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倾向。是指孩子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面对问题,自然地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其进行思考与处理。思维定势有利于孩子处理单纯的学习问题,但对于新的相对复杂的问题,则往往表现为处理盲目,思考缺乏广度与深度。

②懒惰心理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孩子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活动中,更深深地影响了思想。有的由于平时的依赖性较强,一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便主动放弃,希望依赖别人。表现在审题上,便是遇到题目比较长,比较难读通,难理解的,就不去思考,甚至不去认真读,内心主动把它归为不会做的题目。

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阻止了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的审题习惯。所以,如果不远离懒惰,提高审题能力又从何谈起?

3、题型的丰富多样性。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题目变化极大。不仅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表述常常用儿童化的语言。这种改变的优点是明显的,它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孩子与文字的距离,孩子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

但带来好处的同时是否也存在着教学实施上的困难,是否对孩子的审题能力也是一种更大的挑战呢?

如组词,它的表述可能是“给字宝宝找个朋友”,可能是“读一读,把字连成词语”,也可能是“读一读,把错误的划去。例:飞(鸟,马)”;在数量上,也许是组一个词语,也许是两个,也许是越多越好。题型变化多样,稍不注意,便会出错。

因此题目的新颖多样,在激活孩子思维,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也对孩子的审题能力提出了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孩子要有较强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审题能力的培养

1、让孩子明确审题的意义

虽然是低年级的孩子,也应该让他们认清审题的重要性,加强孩子的责任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认真读题的榜样作用,同时尽可能留给孩子充裕的审题时间。批改后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因审题不认真而答错的题目,让他们体会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2、教给孩子审题的方法

(1)读通题意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范读、领读,把孩子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要训练孩子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把孩子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 读准 ——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孩子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孩子轻读后再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 读懂 ——

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例如我们曾经考过一种题目: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孩子们平时做得多的是选择正确的音节打“√”,于是全部打“√”。这就是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孩子只有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孩子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孩子认真审题的意识,还可以要求孩子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3、根据孩子常见错误,设计一些对比练习和题组练习

例1:

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②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圈一圈。

③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④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题目意思相同,但解答方法不同。

例2:

①去偏旁组词。

②加偏旁组词。

③换偏旁组词。

此题中审题时要注意区别“去” 、“加”与“换”的意义。一字之差,解法不同。

如此经常启发孩子了解题型之间的异与同,准确了解题目的要求,不仅能促进其审题能力的提高,还能能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

2019-10-16 18:47
+关注

从概念出发,结合着做题。

能提炼出核心话题本是好事,有些考生在审题中分不清重难点,看到什么答什么;还有的考生会主观臆断,先入为主地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

题干复述练习

以看题为例,考生需要首先朗读题干,接下来在脱离题目的前提下,立即复述题干主要内容,复述完毕再次朗读题干核对前一次复述的准确性,直到复述完全正确为止。复述题干后也要提炼关键信息,然后再进入到下一题的复述。

注意事项:①尽量保证按照题目类型分类进行复述,确保能找到灵感。②复述要有一定的持续性,一次性至少10道题。③复述后需要总结每一类题干容易漏掉的要点信息,做好记录。

审题重点练习

第一阶段,在题干上圈划出重点,再一个个的列出能够联想到的内容,接下来按照答题的思路将思考的内容进行排序、合并、组合等,就可以得出答题的内容。但是考场内不准在题本上做任何记号和标记,所以这一阶段熟练以后需进行突破。第二阶段,在草稿纸或者脑海里重现关键信息并进行梳理,对作答进行有效引导。

查看交通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