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大学》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怎样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 城市

《大学》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怎样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1041人浏览更新于 2023-06-01 19:15:37
回答
共13个回答
2020-04-06 08:35
+关注

重读《大学》,共享文化美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道者,特指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和思想体系。要具有美好而又光明的品德,更有光泽的思想德行,弘扬光大于社会,从而让天下归位于一个光明的风尚和共存状态。

大学之道,在“亲民”

亲者,通新,即使天下人革旧更新。在通识光明美德的追求归宿是:达到一个推陈出新,剔除陈旧的陋习,腐朽老化的思想和弊病,发现和开拓出新的观点想法,及更新的思想状态与境界。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者,到达。至善,善的最高境界。

《大学》,其熠熠生辉的文化内涵,基于以下几点:

其一,人生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在于如何鼓励天下人积极克服和革除自己身上之旧习,追求优秀和卓越,至臻尽善尽美。彰显人性的光辉美德,亦即大学主旨之一。

其二,知道即求真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即至善,然后才能确立人生志向与追求目标。只有志向立身,人的心性才能达到宁静状态,方能宁静以致远,才能屹立不乱,才能稳如泰山,才能深谋远虑,方能思虑精详,而后才能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亦即大学主旨之二。

其三,弄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了解了世上万物的夲源,夲末始终,即可谓“得道”。古人,想要使美德彰显天下,即从“我"做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而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为?那就要“净心",即洗净灵魂,驱除邪念,夯实诚实品格,如何才能达到驱除邪念,建立意念城实呢?那就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获取知识的法宝在于:努力钻研,穷究事物的夲源和原理。即大学主旨之三。

综述,一个人若心襟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就必砥砺前行,锤炼自己的卓越品质,构筑自己的人性魅力,陶冶完美的道德情操,超越自我,成就完善品质与美德。同时,要约束自己的亲属与家人,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能管理别人和社会。才能净化社会风气,弘扬和光大正能量,以达到国泰民安,民富国强,成就太平盛世,成就时代辉煌!

以上为笔者读《大学》心得与浅见,不足之处请指正。与大家分享,谢谢关注!




2020-04-06 04:48
+关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一句话已经把大学讲完了。

此一句是大学一文中的精髓中的精髓。而这一句话中的精髓又在“大学之道”四字上。此四字之关键又在“大学”二字上。

何谓大学?

大者,比小大曰大,《易经》曰:大哉乾元。老子曰:宇内有四大,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按天字形看,[一、大]为天,一个大字首、手、足皆具,而可以参天地,故大字上顶天、足入地,曰大。

从内是任何修养的伟岸和高大,对外是德行的充沛和高大。故曰大。

学者,《说文》曰:学,是觉悟的意思。实际上是指学习者自己自心觉悟,不是他人觉悟也。人性皆善,本性天真,奈何“色、声、香、味、触” 五欲染着。三教圣人,言语相劝,以身垂范,动静起居,无不示范,而使人人自得其性、自己发明。故圣人之道,以学为首,此“学”之一字,尤为关键。对此“学”字,宋代大儒朱子《尽心堂记》云:“昔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而夫子恶之。然则士本余学,而学必读书,固孔门之遗法也。”朱子语类》又云:“书之贵读,……读便是学。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朱子此解谬矣。

学什么?自然学圣人之做人之道、做事之道、觉悟之道、本性自然清静之道。君子务本,本立道生。此“学”才是真“学”。

所以,弄明白了,这两个字,大学之三纲八目,自然就好懂了。

不好意思,手机打字或有错误,敬请谅解。

2020-04-06 10:19
+关注

《大学》是国学的基本经典、《四书》之首,

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也极其深远。

《大学》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

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 》开篇的几句话是最关键的话,是全篇的宗旨,

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的意思。

一、《大学》的总纲领

《大学》开宗明义就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提出了人性本善,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


1、大学之道

《大学》所讲的“明德”,

就是《三字经》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是每个人都有的“自己的真心本性”。

所以“明德”是“体”,是哲学里面讲的本体。

“亲民”是“相”,是现象。“亲民”的“亲”是亲爱,“民”是大众,亲民的意思就是博爱大众,在传统文化讲就是慈悲。

“止于至善”是“用”,是作用,这个作用是究竟方便,达到圆满;达到圆满才叫至善。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句话把“大学之道”的体、相、用都说明白了。


2、现实意义

现在人们的情况怎么样?现在我们的“明德”不明了。

所以老祖宗聪明,在“明德”的上头加一个“明”字。

这个“明”字是个动词,希望把我们的明德恢复光明;这是教育的目的,要恢复明德。

就是我们自己要成就德行,成就学问。


3、恢复方法

恢复明德的方法就是要断烦恼;如果烦恼不断,明德就没有办法恢复,所以这是讲自利。

自利之后一定要“利他”,“亲民”是利他,帮助大众恢复自己本性的明德。

然后才能“止于至善”,达到善的极处,究竟圆满。

谁做到止于至善?孔子做到了,孟子做到了,都是止于至善的好榜样。

以上是《大学》的总纲领。

二、大学的方法


纲领说出来之后,就要讲方法:

如何才能做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呢?

第一个是要“知止”,也就是说,在这一生当中,你要有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你所止之处。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但是这里头有个原则:无论从事哪种行业,一定要专、要精,这就是“知止”。

你学东西不能学得太多,不能学得太杂;学得太多、太杂,就不能成就。

  • “知止而后有定”:目标确立之后,心就有固定的方向,不会漫无目标,朝三暮四。

  • “定而后能静”:方向确定了,你才能静得下来。
  • “静而后能安”:静下来之后,你的心就安定了。
  • “安而后能虑”:心安定之后,智慧就生起了。有定、有静、有安,这个心就生智慧,不生烦恼。
  • “虑而后能得”:智慧开了之后,就得到了成就。这个“得”是得什么?得明明德、得亲民、得止于至善,这些境界你就能得到。


三、大学的入手处

纲领和方法都知道了,修正行为要从什么地方下手呢?

从“格物”下手。

“物”是什么?是物欲,欲望。

世间人常讲“欲海难填”,你只要有欲望,就不能知止。


1、“格物”是自我的提升和完善

“格”是格斗,就跟打仗一样。

跟谁去打仗?要跟欲望打仗,要能把欲望克服住。欲望是什么?

自私自利、贪求、负面情绪、错误的观念、骄傲自大、名声远闻,以利养身、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的享受。这就是欲望的范围,普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你成就大众之前,先要成就自己,就是明明德。

从哪里下手呢? 格物。

“格物”是欲望管理,

“致知”是将错误的观念修正为正确。

这两种障碍去掉之后,你的意才诚,心才正。

然后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效果就出来了。


2、如何持续提升和完善自己

若是学圣贤,天天都不能离开圣贤教育。

学儒,天天不能离开孔子; 怎样才能不离开? 读经就不离开。

“四书”是孔子、孟子的教诲。我们天天读经,就是天天跟他们在一起,天天听他们的教诲,向他们学习。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学得跟他们一模一样,那就成功了。

圣贤教育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所以真能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者,成就自己幸福美满的人生,才是真学习圣贤。

孔子他们“止于至善”--达到至善,我们也希望能够达到至善。


小结

《大学》开篇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还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一部《大学》的核心与要领。

强调修己--提升和完善自我,是成就自己的前提,

修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成就美满的家庭;

更进一步,为了服务国家的振兴,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一份力量。


希望以上回答能解决题主的问题。

如果喜欢,可关注、点赞,共同交流

2020-04-06 08:13
+关注

一.概念

1.道:宗旨,纲领。2.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3.德:德行。4.亲:更新。5.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6.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二.回答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是:发扬天固有的光明正大的德行,使人民受到感化,成为新民,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020-04-05 20:33
+关注

大学,是教育的意思。大学之道也就是儒家思想认为的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的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段论述是《大学》的要义,被称为“《大学》的三纲”,和下文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提炼为“《大学》三纲八目”,是全文的思想核心。

要想明白这段话,的文化内涵,首先要明白其所表述的意思,用白话讲就是:教育的宗旨是在于弘扬高尚的道德观念;在于正确引导教育人民;在于塑造更加完美的灵魂和品格。

《大学》虽然讲的是教育,但是我们不妨进一步延伸、拓展,也可以从学习的角度来理解、领会其内涵。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甚至是整个民族,学习的目的其一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弘扬正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二是为了探求真知,革故鼎新,用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其三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家为整个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2020-04-05 12:28
+关注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出处:《礼记·大学》——先秦至西汉·七十子后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我来答

爱做作业的学生

LV.2 2019-10-25聊聊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出处:《礼记·大学》——先秦至西汉·七十子后学

扩展资料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2020-04-05 20:43
+关注

大学之道这句话里,

第1个关键词:“明德”,就相当于我们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虽然被蒙蔽了,污染了,但每个人的良知,依然存在于那里。而“明明德”,就是要把自己本来就有的“明德”不断擦亮。

第2个关键词:“在亲民”。旧本孔颖达注:“在亲民者,言大学之道在于亲爱于民。”

第3个关键词:“止于至善”。张居正说,这就好像到家了一样,没有比这样更好的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此三者,就是大学的“三纲”。

2020-04-06 12:18
+关注

《大学》这本书,在古代是十五岁以上的学生要学习的必读之书。开篇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在道上。不论是学习,做事,当官都要遵守宇宙自然的大道。要做让人民满意,行得通的事情。

在就是说在当下,此时此地。可实际操作的真实的事情。

接下来告诉我们具体的纲目。第一: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明德”是名词。就是我们要把明德以后的智慧,道理,规律,良知等要发扬光大,落实在修身治世上面。第二:亲民。亲字最重要。亲近,当做亲人。对待百姓像对自己父母兄弟一样。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让百姓感到没有分别。都是一大家人。这样就能得到民心。第三:止于至善。就是立足在一个合理的立场。这个理想的境界就是至善。至善就是,当下最合理的平衡点。万事万物只有平衡,才可以循环良性发展。所以,至善是我们最终目的。

这是大学开篇的三钢或者四纲(包过道)。是大学的核心。个人理解很浅,望大家多指教。

2020-04-05 10:26
+关注

明德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意是,“大学的道理,在于修明、彰显自己与生俱来的德性,在于推己及人,在于达到最合理的立场和效果。”

《大学》开宗明义,告诉我们,学习知识、砥砺品格、掌握本领,为的是为大家服务!

“明明德”

我们自己本身是具有德性的,在忙碌的生活、繁琐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断的修养自己、反省自己、提高自己,以使自己的光明内心不失光明、人格不失堂堂正气、处事不失原则!

“在亲民”

我们做好自己是基础。做好自己才能有真正的担当!推己及人!我们的价值在于做好自己、帮助他人也成长、提高!我们一起进步才有真正的价值!

“在止于至善”

我们做人做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时间、地点、人物,进行具体的选择和作为!以求做到最合理、最有价值!

我们必须将自己的品德修养好!这是所有的基础和根本!是我们应该不断的用心用心再用心的根本所在!

2020-04-05 17:09
+关注

大学是指某人学识渊博,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正大光明的品德,使人能够弃旧图新,从善如流,思想境界达到最完美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让有志向的人毅志坚定,遇事镇静不慌不忙。考虑问题周到祥细,做事有板有眼,最终必有收获!

2020-04-05 16:56
+关注

关键在行!

2020-04-06 12:41
+关注

大学之道,指学者追求的学习目标,大学的大,首先就排除了普通人,因为普通人追求的是物质自我享受,这样的人跟他说大善,他不懂,说大学也就更对牛弹琴反而被容易误导而被人身攻击。在明明德,学者们不生产,就要有所贡献,宣扬显而易见道德,让普通人虽然追求物质,但做的好的行为多多宣扬,并以德明正行,在亲民,是对学者和上层无法被德约束的人一种期望,在止于至善,一般流言止于智者,那什么止于非常厉害的善者呢,肯定是那些为小善而谋求自身利益不顾大部分人的人,俗称道德绑架,学者应该懂得小,大,至的区别,最后一句显然看到一些君王为自身利益,施小善而不顾众生,大学至善方是目标

2020-06-03 07:43
+关注

把两个明明的同异弄清就明明了!

查看城市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