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忠肝义胆的英雄很多,唯独关云长受供奉崇拜影响大?

> 城市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忠肝义胆的英雄很多,唯独关云长受供奉崇拜影响大?

1030人浏览更新于 2023-06-01 22:02:21
回答
共12个回答
2020-03-01 15:25
+关注

忠肝义胆的英雄,确实史上非常多。但勇武绝伦又忠肝义胆、又能舍弃了已得富贵、而为了信仰而毅然赴难的,就不多了。

尤其是在普遍崇尚君择臣、臣亦择君价值观的三囯时代,有本事者,换一个主人,就如家常便饭。主流价值观如此,没人会因此而持异议。

而能抛弃已得高官厚禄,且甘冒杀身之险,直言不讳的表明自己将去之心,仍然毫不犹豫去继续追随刘备的,唯有关羽一人。

曹操察觉关羽之志,曾命张辽前去试探。没料关羽直接了当的就说了,竟丝毫不惧曹操会因此杀了他。

这就难得了!所以,曹操亦为之叹服。赞曰:各为其主,忠义楷模。

所以,三千年来义士英雄众多,能受如此供奉者,惟关公耳!

图截自网络

2020-03-01 12:36
+关注

关羽形象最突出的性格,也是最为旧时代人们称颂的精神品质,可以概括为勇武和 忠义.然而这样的关羽形象并不是由哪一个入独立塑造的,而是在好几个世纪中由人民 大众和文学家共同创造的,其思想性格的鲜明突田,逐步完美,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 定型,被强化这三个阶段

一、民间文学中的关羽故事

已突出了关沮“义”、“勇”的精神内核

早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之前,关羽故事就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巳经 具有后来《演义》中关羽形象的雏型了。《老圃丛谈》云:“今入动称关公显圣,此虽 根于小说,然不始于《三国演义》,隋世巳于荆州玉泉寺见灵迹.五代时,蜀王令赵忠 义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见《益州名画录》),知五代时巳盛行关像。”可见远在隋唐 五代,关羽故事不但流传,而且有了神异色彩。宋朝是三国故事大传播的时代,想必关 羽故事亦是主要内容之一。

洪迈《容斋二笔》载:“关公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 众之中。”现存元刊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所写关羽的主要故事已有:“桃园结义”、 “关公袭车胄”、“关公刺颜良”、“曹公赠云长袍”、“云长千里独行”、“关公斩蔡 阳”、“古城聚义”、“关公单刀会”,“刮骨疗病”、“关公斩庞德。

于禁军”等,内容详略不一。元入杂剧以关羽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据傅惜华《元代杂剧 全目》统计,约有十来种,现存《单刀会》、《千里独行》等。《单刀会》是元代早期 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写鲁肃为了索还荆州,邀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仍单刀 赴会,平安而近。全剧几乎提到了关羽生平的所有经历,突出地歌颂了他的智勇.《千 里独行》现存两种版本,作者姓名均不详。一种是关羽主唱,但仅存曲词一折,见于《雍 熙乐府》,抒发关羽辞曹行近古城时的心情。另一种以正旦扮甘夫人主唱,历叙关羽降 曹、辞曹,古城会等故事,《元曲选外编》收入。

间流传的关羽故事,所塑造的关羽形象,有一定的史实依据

二、但在对历史材料的 取舍上,明显地可以看岀是出于刻画“义”、“勇”的关羽形象的需要

凡史籍中有利于表现关羽义、勇精神品质的材料,民间艺入一律釆用..由于《三国 志•关羽传》总共只有九百余字,对关羽生平的记载十分简略,裴松之注。引的关羽材料 也不甚详细,因而民间艺人在使用这些材料时,大多丰富了情节,扩充了内容,突出了 关羽的精神面貌。

关羽刺颜良于万众之中,解白马之围事,在《三国志》本传甲有记载。《平话》加入 了曹操的“抚背”赞许来突出关羽的英勇无敌,又有“称颂关羽“勇气凌云”,“前后绝伦”。辞曹归汉事,《三国志》本传仅有“封其所赐,拜书告辞”的简略记载, 《平话》却有曹操故意阻挠,在霸陵桥设伏,关羽连续三日辞曹以及挑袍等情节。刮骨去 毒事,《三国志》本传虽载关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但并没有加以渲染烘托,而 《平话》写这段故事,不仅说与关羽疗病者是当时的神医华陀,而且有诗一首,对名医 遇英雄加以赞叹。

虽有历史记载,但不利于表现关羽义、勇精神品质的,《平话》或杂剧则加以'改 造。

关羽的降曹。

《三国志》本传的记载很清楚: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

《武帝纪》又载:五年春正月……遂东击备,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袁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 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为了塑造理想的关羽形象,民间艺入又虚构了关羽故事

《平话》中的关羽袭车胄,斩文丑,古城会斩蔡阳都是虚构。《三国志•武帝纪》 记文丑被杀云,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时(操)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 破之。

当时关羽是在曹操处,但这里并未明言文丑是关羽所杀。徐州刺史车胄的被杀,

《三国志》中的《武帝纪》、《先主传》都说是刘备所为,亦未明言是关羽所杀.《平 话》却有曹操有意使车胄与刘备争夺徐州太守之职,被关羽袭杀的故事。

三、为什么这样塑造关羽形象?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破例给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作“本纪”,写出了项 羽的英勇善战,决死精神和拨山盖世的英雄气概。“英雄型"入物从来在我国文学作品 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英雄入物作某些"神化”的刻画,也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审美情 趣。所以末元的"说话”艺入、杂剧作家,以及种种民间传说通过关羽斩车胄、颜良、文 丑、蔡阳、刮骨去毒,杀庞德,水淹七军等故事,构成一种壮美的境界,赋予这个入物 威震华夏的英雄本色,以此来征服听众或观众。

然而,光是孔武有力,敢作敢为还算不 得英雄,只能被称之为“匹夫之勇”,因为崇尚入的美德、节操,讲究立身、立名,更 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意识。在我国古代,勇武无畏就既是一个审美范畴,又是一个道德范 畴。《礼记•聘义》指出:"有义之谓勇敢”。孔子也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这就是说,"勇”,的举动必须合乎“义”的要求,而不是亡命之徒的拼命劲头.至于 "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为知己 者死”等等,更是我国古代人民所遵循的传统信条。

于是勇武立业,忠信立身的入物成 了入们尊崇的典范.先秦时期那些不问是非曲直,然而讲究信义,“巳诺必诚,不爱其 躯”的任侠之士也受到普遍的敬仰和爱戴.司马迁为此专作《游侠列传》.一生经历 充满浪漫色彩,具有侠士风度的大诗人李白也颂扬任侠之士的重然诺:"三杯吐言诺, 五岳倒为轻”。在民间,一般老百姓即便有忠”之心,也往往缺少“尽忠”的机 会,倒是仗义救危,讲求信义,真诚相待,相互扶持的道德号召力量更为强大。

正是由 于如此,民间艺入又虚构出"桃园结义”的情节,并赋予关羽不忘兄弟情谊,不恋荣华 富贵,坚守信义,千里独行回归刘皇叔的美德.若论起三人结义的初衷来,原本是朋友 间意气相投,患难与共,平等相待,"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不存在谁该忠于谁的 问题.只不过后来“大哥"成了主子,关、张二入成了臣属。如果关羽在曹操那里贪恋 富贵而不回归刘备的话,便不惟不义,而且不忠了。

四、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使“勇武”、“忠义”的关羽形象定型化

如果关羽故事仅在民间流传而没有鲜明的总体形象,则不可能产生那样巨大的影 响,形成全社会的关羽崇拜.关羽形象的完整、统一和定型,是罗贯中的贡献。

他依据正史,又广泛地吸取了宋元平话、杂剧以及民间传说作为素材,在《三国志通俗演 义》中塑造了一个以勇立功,以忠事主,以义待友,忠、义、勇集于一身的关羽形象这样一个勇武、忠义的关羽形象,正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趋向。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从此占据正宗地位。宋代程、朱之后, “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的礼教伦常信条,不仅成了求之于内心 的道德要求,更变成了外在的强制性规范。如此悠长久远的民族精神传统,强有力地影 •响着我们的文学创作.宋元以来的小说、戏曲,往往局限于忠奸、善恶之间所表现出来 的道德力量的冲突,强调其惩恶劝善,裨益风教的社会教化作用,通过所塑造的入物形 象,进行纲常名教的道德说教。这种占据统治地位的精神趋向,自然也强有力地影响了 小说家罗贯中,为他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定下了路子,"强迫”他只能把早在宋代 就受过皇封"的关羽塑造成一个英雄、忠臣、义士三位一体的入物。

清人顾家相对 “世道人心”施加于罗贯中的影响就已有所认识,他说:"北宋太祖得国,虽亦非正, 而诸儒辈出,修身立品,远胜前朝,一时风俗入心,为之丕变。沿及金、元,虽以外域帝 •中华,而理学大昌,大存直道传奇院本所演刘、关、张、曹操之事,亦往往与《三国 演义》相出入,以此知罗贯中之实有所本也。”罗贯中在前入创作的基础上,受到传 统精神趋向的节制,自然要对关羽特别关照。

从关羽形象精神内核的形成,到 这个形象的定型以及他持久、稳固的影响,正可以说明民族文学的保守性。但文学作品在现实中的效果。正所谓“事在人为”,人可以造神,也可以灭神。

我是@黑白史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2020-02-28 22:31
+关注

引言:个人认为关羽如此的被推崇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有很多的文化传承起到了传播的作用,因此关羽受到的供奉、崇拜。

文化传承的典范

关羽在中国戏曲中的形象是按照野史《三国演义》塑造的。在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斩颜良诛文丑、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桥段被变成戏曲桥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戏曲在民间是广泛流传的,其传播的能力不容小觑。

在正史中关羽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报曹操厚恩,而后放弃曹操赏赐的高官厚禄寻兄而去。镇守荆州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这些都说明了关羽的忠、义、勇、智都是中国传承文化需要的,因此无论主君、民众还是宗教关羽都得到了很大的推崇。

统治者需要关羽的忠,民间流传关羽的义

历代的主君都需要忠于自己和国家的臣子,关羽舍弃荣华富贵返回故主处,陪同刘备继续打拼天下,这被天下人视为大忠。而且关羽也是有大勇之人,这也是被主君所需要的能力。

关羽在三国时期镇守荆州,深受百姓的爱戴,战败身死以后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供奉。据说关羽从军之前是经商的商人,荆州当地的商人在出门谋生前都会拜祭关羽,以求生意兴隆及希望碰到讲信用的合作伙伴。这种习惯流传各地从而慢慢的这些人将关羽视为财神,因此关羽在民间的声望只升不降。

总结:关羽的忠勇仁义正符合我们历史传承中儒家思想,而《三国演义》中刻画的关羽让我们更加的喜爱推崇关羽。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2020-02-28 15:25
+关注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唯独关云长受供奉崇拜影响大?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政权往往希望通过树立一些正面形象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例如孔子和关羽都是典型的代表。其中孔子被尊为孔圣人,关羽被尊奉为武圣人,两人都建庙受到供奉,而且这种属于政府行为,真是由于这种政府行为,所以他们受供奉崇拜和影响也最大。

搞清楚这个之后,就要看为什么选择关羽呢?

关羽是东汉末年的大将,他白手起家,出身不高,最终成为汉朝前将军;他心怀天下,对下层人好,藐视权贵;关羽战功赫赫,是天下闻名的大将,而最为难得的是他对君主忠诚不二,面对高官厚禄,美女金银,丝毫不动;而被擒之后,又为忠义,誓不投降,最后壮烈而死。这样来看,关羽作为忠义忠君的代表被供奉正符合统治阶级的意愿。

三国的人物故事在中国流传极广,也较早,因此,关羽在民间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因此,在宋朝,关羽的地位才真正被提高起来,北宋宋徽宗先后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崇宁真君、武安王、义勇武安王;而之后宋朝处于军事的不利地位,更加重视对关羽的追封,先后追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宋朝灭亡之后,元朝继承了政权,保留了对孔子和关羽的庙宇,继续追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而到了明朝关羽正式被尊奉为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而在政府的引导下,各地也都修建了关帝庙,以对关羽进行供奉。

在明代,关羽随着《三国演义》小说和三国故事的流传,被不断的神化,不仅在政府层面,在民间,关羽的形象也被大家重视,作为商人,诚信信义也和关羽紧密相连,尤其是关羽的老乡晋商们,更是供奉关羽。

因此,从官方、到民间,都选择了关羽作为供奉对象,主要还是由于关羽的知名度以及他的忠君信义。




2020-02-28 22:31
+关注

关羽三国时期著名将领,不光现代人喜欢他,在当时也都喜欢他,三国期时期曹操喜欢他是对关羽能力的认可。为了拉拢关羽也是用尽了心思,金钱,美女,高官,可是始终也没能挽留住关羽的心。

关羽身为武将,身上却没有其他武将的粗鲁,反而手不释卷!颇显儒雅之风。也正是这些常人难有的优点关羽却集于一身。

一个人身逢乱世,不爱钱,不贪财,不好色,重情义,不恋官。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谁会不尊重,也给了我们一个做人标杆,做人指南,所以会受后人的尊崇和敬仰

2020-02-28 20:57
+关注

三个原因。

一、文人的同病相怜

从国家政权层面来说,南宋之前官方都是承认曹魏为正统,蜀汉是割据势力。比如我们一直都说,魏晋南北朝,而不是东汉三国两晋,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官方是官方,东晋时期文人就因为偏安开始推崇蜀汉。比如《汉晋春秋》就公然认为蜀汉是承接东汉的正统,然后就是西晋政权,所以书名就是《汉晋春秋》。

此后,隋唐北宋都承认曹魏,唐玄宗这样的自负皇帝还自比曹阿瞒。

到了南宋时期,不仅文人推崇,官方也公开承认蜀汉是正统。此后,历代意识形态都认为刘备是正统。

既然刘备是正统,关羽自然就是正面。

二、皇权的加封

北宋之前,关羽仅仅只是古今64将,与同时期的张辽等并列,武圣是姜子牙。

北宋末期,党争激烈,国家风雨飘摇,宋徽宗首创加封关羽等神仙之例。试图让这些神仙来保佑自己。

此后越发不可收拾,越是王朝末期,朝廷越发需要忠义的关羽,对关羽的追封也就越离谱。宋徽宗封伯、真君、武安王,明代就是帝君,清代最后一次追封甚至达到26字的大帝,完全超越了清代皇帝的22字。

官方如此,民间当然更疯狂,所以关帝庙是全国最多的寺庙,每个县都有,甚至一个县可以有好多个。关羽成为帝君,刘备这个主君反而成为配角。

三、民间的反推

北宋市民阶层崛起,戏曲蓬勃发展,显然三国这个主题古往今来都是大头戏,关羽的戏曲自然也是比较多的。

关羽忠义之名响彻云霄。民间的追捧自然引发宗教跟进,佛道都对关羽进行追封。

所以,戏曲、宗教、文人,引导了民间对关羽的追捧,这个累积起来的强大民意又反推了国家政权的加封。

2020-02-28 15:10
+关注

首先三国演义这本书太家喻户晓了,而我们历史一直把蜀汉当成正统,自然对蜀汉的同情心更多,为什么关羽更家喻户晓,有两方面原因

一 归顺曹操时期,没有不出力,帮助曹操打败袁绍,斩杀颜良文丑,出力,但是知道大哥刘备消息立马去投奔

二 过五关斩六将,不顾一切去投奔大哥

三 赤壁之战,私放曹操,报恩,报答当初曹操的知遇之恩

2020-02-29 15:01
+关注

不请自来

关云长之所以影响大,主要是由于清末时期满族皇室的造神运动所导致的,在满清之前,中国所确立的武圣一职一直是以岳武穆为代表的。从宋朝到明末时期,长达五百余年时期,岳飞一直是中国当仁不让的武圣。

我们先来看看关羽的造神运动是什么时期开始的。建安五年,关羽被汉室册封为“汉寿亭侯”,死后被蜀汉后主刘禅追奉为“壮缪侯”,不过自汉末到唐宋时期,关公的祭祀活动范围还没有特别大,只是在荆楚一代有稀少的人来进行祭祀。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的问世导致民间对关公的祭祀急速膨胀,万历皇帝更是将关公册封为关圣帝君,后期满清入关之后,关羽造神运动愈演愈烈,几乎历任皇帝都对关羽的封号进行加封,成为了现如今的关二爷。

而之前的武圣岳飞呢,元朝时期,元朝政府为了维持统治,吞并南宋后,就将南宋时期对岳飞的祭祀活动传承了下去,并且再次抬高了岳飞的地位。明初时期,洪武就册封岳飞为靖魔大帝,后来万历更是再次加上尊号岳圣帝君,左右分别有十二位武将,共计二十四位武将一同配享神庙,在这段时期,武圣岳飞的地位是和孔圣人相比的。可以说,在这段时期岳飞的地位是绝对高于关羽的。

我们今天冷静的面对这次关羽造神运动,分析这种现象,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我们看一下岳飞和关羽的区别,岳飞生前最出名的事情就是抗击金兵,为国家效力,是个十足的民族英雄。而关羽呢,关羽生前最出名的事情就是义结金兰,忠义勇名扬天下,是个十足的忠义两全之人。众所周知,清朝统治者的前身就是女真族,跟金朝是一脉相承的,努尔哈赤初次建立政权时就是后金。而岳飞是以抗金而流传后世的,作为金朝的后人清朝自然不会去膜拜岳飞,更不想看到打败过金朝的岳飞受到百姓的祭祀了,于是他们大力的抬高关羽的地位,刻意的淡化岳飞的影响,雍正时期,朝廷下令将岳飞的牌位移出武庙,以关羽的牌位代替,将汉族的信仰全部转变到关羽身上,直至民国时期,民国政府才将岳飞请回武庙,并重新祭祀。

我是历史原创作者叫我李白把丶,如果您也对历史有兴趣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哦。

2020-02-28 18:48
+关注

首先和关云长义薄云天、英武雄伟加之有美髯公之称有关;再者与关云长的传奇身世、经历有关,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之时曾受伤后在寺庙呆过,结识寺庙住持,在此期间住持见识到“刮骨疗伤”关羽异于常人的表现(画重点);后与三国演义家喻户晓流传至今有关。

2020-02-28 15:03
+关注

崇拜关羽的人多了,不仅官府崇拜他,百姓崇拜他,日本人崇拜他,黑社会崇拜他,特务组织崇拜他。

他忠义、刚猛、儒雅,特别是另有一点,许多人都忽略了。他傲上而不欺下,对下友善,对上倨傲。也就是说,他有傲骨,不肯屈服于人。他只服从他认为的道义,比如对刘备,那就是既是朋友,又是兄弟,更是君臣。所以他服刘备。但其他人呢?凭什么得到他的服从?

他起先对诸葛亮也不服,后来看到诸葛亮的才与德才心服口服。但能让他服的人太少了,大多数人他都不服。但对于地位低于他的人,他则不欺,比较友善。这一点与他的兄弟张飞不同。张飞服于上而暴于下,后来还被部下杀死。关羽的做法,在人们看来,就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他的功劳并不突出,他的能力并不很强,他的儒雅也是出于宣传,但他不肯轻易服人,对下友善的做法,则很符合中国人的心理。所以,难怪那么多人崇拜关羽。

现在的人不太崇拜他了,但现代的人有几个比得上他,嘲笑他的人真是何德何能,不自量力。

2020-02-28 15:46
+关注

这主要还是依靠传媒的力量,三国演义帮了很大忙。

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为了忠肝义胆的典型。

其实正史中,关羽没有那么完美。

比如他是杀了人逃出来的,碰到刘备。

比如武功方面,并没有那么强,守荆州也失败了。

但是三国演义尊刘贬曹。

2020-02-29 15:10
+关注

关羽义气,信守初期承诺,不求同年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日死,他做到了。

查看城市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